春秋锁_9 孤烟落日万家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 孤烟落日万家烛 (第1/2页)

    西北。

    风沙太大,薛显抬手遮了遮眼,袖子挡着了前边的风景。

    他赴京已有十八年。十八年前跟父母说要离开这片荒芜之地,背着书箱行万里路走到了京城。那个时候明雍帝刚上位,开恩科,薛显借着这东风考上了进士。

    明雍帝正缺心腹肱骨之臣,他看中了薛显笑吟吟背后的狠毒,让他在外当小官了三年,回来就亲手送他进了大理寺。

    他哈了口气。这是他十八年来第一次回到西北。

    薛显看着天空,眯着眼,想了一会儿路线,慢悠悠沿着道路往一个方向走去。

    他路走的平平稳稳,步履却看得出急切,好似西北的热浪都在他脚下一般走得飞快。走出了好远,拐了几个大弯,终于隐隐约约看见了远处荒原上,静静孤立着一座屋子。

    屋子略显陈旧,外墙上留有烧过火的痕迹,屋顶的茅草胡乱的掩盖着,后院有一片近乎荒芜的田地,零星有几株苗生长着。

    几十年前皇帝颁布了条政令,谁家在西北开垦荒地谁就能获得这块地。这家人运气不怎么样,开了一大片地,几乎全是荒地。这家子守着块长不出庄稼的地,梦想着能借此成为地主荣华富贵。

    后来他们发现,这片地是真的长不出什么东西。地越来越小,只剩下了一小块好歹能种庄稼的地。所幸西北赋税不高,当时任职的长官也还算清明,勉强够交税管几天的饭。

    再之后,他们捡到了个流浪的孩子,那个孩子后来当上了官,帮他们免了税赋。

    但那个孩子再也没回来过。

    天气还有些冷。

    江南开春天气早已回温,就连京城也渐渐和暖,只有西北仍是乍暖还寒时候,清晨草根上还坠着冰碴子。

    薛显站在门外,指尖相互摩挲了下,站了半晌,终于走上前,用指关节叩了叩门板,退后半步高声道:“不孝子薛显,今日归家了!”

    门没开。

    薛显沉默片刻,抬手挽起裙摆往后一叠,在一块棱角分明的粗石板上跪了下来,又喊了一遍:“不孝子薛显,今日——”

    身后一道身影垂下,遮住了半壁天日。薛显下意识回过头去,看见了个颇为苍老的熟悉面容。

    他停下话头,膝盖顶着石头换了个方向,头贴着地面拜下身:“母亲。”

    过了约摸半盏茶时间,那人进屋把身上东西放好,出门站在他身前,声音冰冷:“站起来。”

    薛显在京中如此乖张的一个人,竟然也会听着一个人的一句话乖顺地站起身,头还低着。

    “啪——”

    淳于越小将军发现薛显居然没随赵绍白的队伍去江南后,正巧他也要离京了,向明雍帝递上表章后就偷偷摸摸跟了他一路,一直跟着他走到了西北。

    堂堂淳于家镇守西北,淳于越从小便在西北的风沙里纵马游弋,除了他爹淳于敦,没人比他更熟悉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一粒沙尘。

    ——他从未想到过竟也有这位将军长子感到陌生的地方。

    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眸光微动,没作声,悄悄靠近那个破屋子。

    于是他就看见了那个沟壑满面的苍老妇女,颤巍巍抬起手,给了那位威名远扬的薛大人一个耳光!

    那妇人声音发抖,听不出语气里是悲戚还是愤怒:“你怎么敢回来的!”

    薛显沉默好久,终于开口,嗓音喑哑:“不孝子来见您,近来可否安好。”

    妇人不怒反笑:“我送你入京,是教你通习儒术,别学西北人整日弄枪舞剑好不野蛮,你又去干嘛了?止小儿夜啼?!”

    妇女骂着骂着,眼角闪烁着晶莹的光彩,在初升的太阳光辉里映出白虹倒影,随即几颗琉璃珠滚落,摔碎在地面上七分五裂。

    淳于越定睛一看,这才发现,那妇女是哭着骂出这些话的。

    薛显沉默着,又跪了下来。

    东南。

    项展终究没把姑娘叫进房间来,谁叫房间里的那个少年长相实在好,所谓艳压群芳不过如此。他口头上说怕姑娘们自惭形秽,叫她们全散了。让赵绍白在屋里好生睡觉。

    赵绍白在房间里转了一圈,心下有了判断:这或许是项展在这座烟月牌独属他的房间。

    这间房非常冷清,也不常打扫,有些细微地方甚至落了灰。房间四周没有异味,甚至连烟月牌常有的熏香都没浸染进去。被褥是全新的,项展当着他面在路上买的。

    他爬上床,闭上了眼睛,正准备睡觉,忽得听见了门外有人在说话,刻意压低了声音,但门板没关紧,他听得模模糊糊。

    “……你看见了……”这是项展的声音。

    “的确。”这不知是哪个姑娘的声音,婉转动听,赵绍白对这声音没有印象,“太像了……幸好你有先手,把叔父叫去京城了……”

    “我也没想到……”项展道。

    后来他们蹑手蹑脚走远了,赵绍白再听不见什么话,倒头拧着眉睡了。

    床榻太新,他睡得不舒服,但也并非不能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