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病重(师相宵衣旰食,食少事烦,岂能久乎!)(前言)(1) (第1/1页)
入秋了,枯黄的梧桐叶打着旋儿从树梢飘落,搭在行人的肩头,带来几分寒瑟之意。 朱红大门前,数十身着朱紫气度不凡的人们面带凝重,轻声私语地交谈着,肃穆地等候在道路两侧。 过往的行人远远看见这一幕,驻足张望了会儿,摇了摇头,担忧地叹了口气。 吱呀——紧闭的木门开启,年过五旬的老仆慢慢地跨过门槛,对门口候立的诸人躬身一礼,道:“抱歉了,诸位大人请回吧,太傅今日抱恙,不能见诸公了,他让老仆转告诸位一言,朝事纷杂,请各位大人尽忠职守即可,不必心忧多想。” 说完,他歉意地对门外众人拱拱手,便转身准备回去。 “杨老请留步!”其中一年轻的朱袍青年越步而出,喊住了老仆杨安。 “谢公已经十日未曾上朝了!请杨老如实告知我等病情,或容许探望一二,不能侍奉于恩师病榻之前是学生之失,还请杨老体谅我等拳拳之心。”那青年一脸诚恳,躬身一礼。 杨安摇摇头道:“太傅只是偶感风寒罢了,各位大人不必过于忧心,诸位请散了吧!”说完后,他再不理会众人,径直便准备关闭大门。 “杨安!江南水患,边境异动,上计核算,太傅不理政事,耽误朝廷诸般大事,你这老仆担当的起吗!”另一暴脾气的文臣指着杨安怒喝道。 “周御史,若是您如今在衙而不是在门前侯着,应该能看见近几日积压的折子批复已经送过去了。太傅已经强调过了,各位安守本职,不必心忧!”杨安也不恼,沉声回完话后也不理脸色涨红的周御史,转身便入门。 朱红的大门发出吱呀声,即将彻底关闭。 “杨叔留步!”马蹄声响起,只见一气度不凡的紫袍文臣急匆匆地驻马而下,扬声高喊。 “次辅大人!”“沈阁老万安!”“见过沈相!” 众人齐齐躬身行礼问候,为来人让开道路。 沈昀对诸位同僚拱手回礼,丝毫不见位高群臣的跋扈之色,反而温润有礼,气度不凡,他对微笑看向他的杨安道:“杨叔,我有要事求见师相,可否容我前往探望,也可令诸位大人心安!” “沈相来了,太傅有言,若是您前来探望便请入府!”杨安浮现和蔼的笑容,躬身让开大门。 沈昀微微颔首,便迈步而入府中,进入中庭,茂密的修竹郁郁葱葱,亭台虽无繁饰却错落雅致。 眼下不过初秋,但室内暖炉已经烧起,暖烘烘的不免有些燥热,沈昀脱下外裘,除去皂靴,疾步而入。 越过绘有九州堪舆图的屏风,只见一男子身披大氅,身形消瘦,额头捂着帕子,虽在病中,脊背却如劲松般挺直,正执朱笔伏案而书。 “咳,咳……”谢景扭头,乌木色的眸中带有微光,他含笑看向来人,“志卿来了啊,快坐。” 看见那腰带勾勒出的细细腰身明显消瘦了不少,沈昀心中一痛,随后躬身一礼道:“学生沈昀见过师相!” “你我之间就不必多礼了。”待沈昀走近,谢景握住自己这最得意的学生的手,殷切问道:“如何,咳,此行可还算顺利?” 沈昀心知谢景忧心之事,也不含糊,正色回禀道:“托师相庙算,年初便已下令江南诸道疏通河道,兼以新政施行后各地新任监察御史用心,撤离及时,此次洪讯虽百年难遇,但并无百姓伤亡,稍有的财货损失数额及灾后抚恤学生已拟好奏章,请师相过目!” 谢景接过奏折,喜形于色,连声低叹:“好!好啊!” 沈昀却面带忧色,看向那案上堆积的奏折,抿了抿唇道:“学生还有一言……” “志卿你说。”谢景抬头望向沈昀,看到他的神色,便心知接下来的话语了。 “师相宵衣旰食,食少事烦,岂能久乎!”沈昀担忧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