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文 四 军校生涯 彰显本色(48) (第1/2页)
新环境,新生活,新朋友,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每周一三五出cao,二四在俱乐部上自习;集合点名开饭后回来赶紧整理内务,打扫卫生。除了要在离队之前,保证队里和卫生区的卫生全部高标准完成以外,每天都要进行检查卫生和评比;八点中开始上课,四节课结束整到十二点;集合点名开饭直接去饭堂,而每次吃饭的场面都像打仗一样。虽然饭堂少,只有两个,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每个队的要求都必须在中午十二点四十之前归队,参加午休前的点名。下午三节课,课后如若没有其他活动便是自己的课余时间,但是这样的时候少之又少;七点钟依然是要看新闻,而后集合点名去教室上自习直到九点中带回洗漱,九点半进行晚点名,十点钟准时熄灯。 每天生活都紧凑到如此程度,估计除了部队院校也是没谁了。(我把这个话题说出来应该不算是泄露军事秘密吧。哈哈!刚才还特意上网查了一些相关信息呢,嘻嘻。)你可以发现,在我们做任何一件集体活动之前都要进行站队,点名,而且是必须,不可忽略的。这和我们在基层的时候一样,甚至比在基层落实的还要严格。我想,这就是部队纪律性最主要的表现吧。 对于来自基层的我们来说,集合,站队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一道程序。哪天不集合,不站队的时候才觉得奇怪呢。虽然有时候,并不是集体组织,即使是几个人在校园里自由的活动,我们也像神经病一样自觉的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四人成方的对好步子,绝对不会像“放羊”似得。没办法,我们自律性太强了。所以“轻而易举”就赢得了那些总是喜欢躲在犄角旮旯,偷看我们行为举止的领导们的喜爱。 虽然正课的作息时间安排好像并不会使我们的生活太过紧张,可事实上做起事儿来,还是相当考验我们的速度。而之所以感觉时间不够用,不单单是因为时间短,任务重。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标准高。 提到“标准”这两个字,早在我们入伍的第一天就已经刻在了脑子里,更何况,如今的我们都已是第二年或者第三年的老兵。虽然我们心中都有一定做事情的标准,可和教导员眼里的标准相比,我们还差了一大截。 对于教导员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要求来说,时间就这么多,身为骨干的我们如何在仅有的时间里,分配好人员达到最高标准,那就要看我们自己的本领了。 幸运的是战友们都来自基层,一不怕脏二不怕累,除了学习以外对我们的工作也都非常配合。即使起初我们都很手忙脚乱,但还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了正课的作息,达到了队领导的要求。每次系里进行内务卫生评比,流动的小红旗总能挂在我们队门口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虽然为了挣得这面红旗我们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但是能为自己身处所在的队争取到并保持住这良好的标杆形象,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都很值得。 但是“标杆”两个字说起来简单,想要获得这样的称呼谈何容易。 除了各班的内务卫生和队内的水房,楼道,厕所都要做到里里外外一尘不染,亮堂堂以外,就连室外的卫生区我们也是要保持干净整洁。想到室外,那可是室外啊,那些鸟啊,屎啊,树叶什么的,可真是让我们受老罪了。 看到让我们受罪的事,你是不是对这些鸟啊,屎啊的很感兴趣,暂时先不告诉你,留点儿有趣的事儿,之后一并告诉。 身为一名军校学员,还是说说学习的情况吧。 说到这,不得不感慨一下,身为部队院校的学生,单凭待遇就要比那些地方院校优厚的多。我不是在为母校做宣传,也不是说其他院校不好,我只是实话实说。 来到军校,正规军装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一应俱全,就连一双袜子你都不用掏自己腰包。被子床单更不用家里准备,军校把能准备的全都为你准备好了。就连上课的书包都是统一发放的。虽然在地方院校大多数同学都是抱着几本书说说笑笑去上课,不像我们不管上课还是下课都必须要集合整队,都要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或许你会觉得那样的场景才是大学生应有的学习生活状态,当然,我说的只是或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