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文 三 情系高原 云海天边(44) (第1/2页)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在为《雪域兵歌》这台晚会做着准备。毫不夸张的说,这台晚会足足准备了有一年多。问我为什么迟迟没有演出?因为,没有接到通知啊。哈哈。(看我还笑的出来,就知道我多没心没肺了。要知道,这不是我们任何一个兵着急就能解决的问题。) 随着老兵退伍,人员补进,排练一直都在继续。新兵们觉得很新鲜,可我们这些被称为元老级别的人物,实在是对每一个节目都太熟悉了。就连文字类节目的台词,我们舞蹈演员都能被的滚瓜烂熟。 有一段时间战友们都非常懈怠,根本提不起精神。没有合适的排练场地,整天不是在太阳底下就是在饭堂,再有激情也被时间无情的打磨了。但是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等,而且还要备足了精神的等。 直到那一天,队长向我们传达了上级指示,说明了演出时间和地点。即使看队长的样子十分认真,被忽悠过不止一次的我们也都不敢相信,仍然追着队长反反复复的问:是不是真的? 确实不敢相信真的就要演出了,即使是借用西藏总队的礼堂,即使是在西藏总队文工团那么专业团队的眼皮子底下表演,依旧掩盖不住我们内心的兴奋,因为这一天,我们实在等的太久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除了一次次的联排以外,服装,道具,灯光,舞美,战友们分头准备,各负其责。那段时间队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不管多苦多累,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这场演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我非常清楚的记得在结尾舞蹈和上一个舞蹈之间只有一首歌的时间,除了台上唱歌的那个人几乎所有的男兵女兵都要抢装。一个仅仅四分钟的军歌,要让我们从头到脚的大换装,这本来就很难。而且一个舞蹈跳下来,每个人都早已是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平时不带服装联排的时候还可以歇一歇,这样一来体力跟不上不说,服装换起来还相当繁琐。男兵服装相对简单,可我们女兵还要配戴头饰,如果要保证上台不出任何差错,仅仅四分钟的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短了。 可节目顺序已经不能再做更改,服装也不能进行更换,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本身。虽然我们早有心理准备带装联排时一定会比平时要紧张,要累的多的多,可就抢装这件事来看,真的很难做到。 情急之下,队长站在舞台下面说了句狠话:抢不过来就练! 这句话一出口,说的简单,做起来太难了。可再难也要去克服。就算我们一遍遍来来回回的换装很累,但对于眼前的现实状况,我们自己心里也非常清楚,根本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只能练。 我们想尽办法,分配两人一组,相互商量谁先穿上衣,谁先穿裤子,趁谁带头饰的时候自己先换鞋。我们的区队长和导也跑过来帮忙给我们拉拉链,在肥衣服的后面别别针。刚开始,战友们风风火火的很是手忙脚乱。我们甚至为了抓紧那一点点时间,从舞台上一下来就开始把能脱的衣服就脱了。为了稳重求快,我们从开始的叽叽喳喳,到后来只专注于两个人的着装,这个过程中,一遍抢不下来就来两遍,两遍不行就来第三遍,直到每个人都能准时的出现在侧目,音乐声响起,所有参演人员一个不拉的的走向舞台。虽然上台的那一刻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是笑盈盈的,可看起来轻松优美的舞姿背后,真的是我们上气不接下气的残喘。 即使整个肺都快要炸了,我们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努力,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终于到了演出这一天,我们太开心了。虽然是借用人家的礼堂,但是舞台下面坐着的是我们的首长和战友。这台精心准备了这么长时间的晚会,就是为了歌颂我部队从首长到战士,在西藏维稳处突过程中无私无畏,牺牲奉献,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死的精神。很多感人的事迹被我们编排成小品,就连我们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看了之后都感动的落泪,如今来到现场的战友们看到我们以各种表演形式还原当时的情景,他们会是什么心情呢。我们期望着感动他们,我们更期望通过这台晚会能够鼓舞他们,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个神奇美丽的拉萨,一定会呈现出一片和谐,安定的美好景象。 大幕已经拉上了,队长向往常一样做着最后的动员。这是振奋人心的时刻,我们激动的几乎要落泪。是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只要一声召唤,我们将勇往直前。 音乐声响起,随着《雨夜出击》我们展开了对我部队接到命令后,挥军西藏,维稳处突的整个回忆。 如今当我在回过头来看这一台晚会视频的时候,从导和焦班长报幕开始,这颗兵心好像立刻就回到了那个时候。 《雨夜出击》一开始,紧张的气氛排山倒海而来,激动的心情无法掩盖。因为我看到了那么多熟悉的身影,还有我自己当年的样子。每个人都是那么努力在舞台上展现出行军路上的慷慨激扬,就像我们的战士那么勇敢顽强,昼夜兼程向西藏挺进一样。 小品《风雪唐古拉》更是情景再现了在行军路上的那个夜晚,一辆车因出现故障被困在唐古拉山上,战友之间在危难时刻不怕死,互相鼓励等待救援的感人事件。在与大部队失联以后,他们困了就吃辣椒,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睡过去就有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了。其中有一幕,一个新兵因为高度缺氧几度要晕厥过去,他说想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