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长公主的日常:今时燕_问天涯何处生芳草,酬丹青玉树落庭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问天涯何处生芳草,酬丹青玉树落庭阶 (第2/2页)

遇险,他都会舍身保护她。虽然他还会保护其他人,保护其他人的夫人……

    明林从匣子里取出谢子迁寄来的信件,又读了一遍。

    言辞情意绵绵,可他不会追随她来这里的。

    谢子迁只有在羽都才是说一不二的柱国灞原公,怎会千里迢迢来找她。

    就像明林,只有离开羽都,才不仅仅是灞原公夫人,一旦脱出樊笼,又怎会因思念半途而废。

    明林沉默太久了,仆人来请她休息,又问要不要将伞拿去修理。

    明林说,不用了。

    也许伞上的裂缝还能修好,不过,没有必要了。

    明林命人修缮扩建了那座小庙,又刻碑记事。回朝后,明林因功晋升,沉默接受了女帝的封赏,从代理成为正职刺史,掌一方大权,只有年关回京。

    明林不在羽都也有当地的歌者舞者讨好,再不济也能怡然自乐。谢子迁却过得很不好,先是遇刺折了双腿,此后又缠绵病榻,权力只得慢慢移交给了儿女。饶是能谋善断如谢述,都看不出谢子迁是否为人所害。全家束手无策,只得顺其自然。

    明林多番遣人广求良医,谢子迁的病情始终反反复复。

    年关明林回京,宴会上王携之讥讽谢子迁不修私德,报应不爽。明林原本不甚相信这些神怪之事,如今也坚定认为罗珈不会以这种方式报复。只是谢子迁的病无药可救,她也只好病急乱投医,每种法子都试试。

    谢家请来道士斋醮禳谢。道士命病人独处静室,静思忏悔。

    谢子迁沉默许久,以为征战为国事,废立新君为自保,虽杀戮过重,未曾后悔,只是年轻时间接害罗珈身亡,以致今日父子反目,略有悔意。

    若非柱国年老多病,药石罔效,何曾肯悔悟半分?即使现在,他后悔的也是父子反目,从不曾后悔负了明林、负了罗珈!

    明林静静听了,默然不语。

    谢子迁天天喝些符水苦汤,很快就消瘦下去,斋戒后病情确有好转,一旦想回归朝堂就又会病重缠身。

    谢子迁不肯放权,灞原公府只得常常请人作法,方士僧道日日登门,皆无效验,一时成了羽都笑谈。

    谢远南觉得家中吵闹,跟哥哥谢彦休躲去了镇西军校场。谢述体弱,搬去了清净的别院。明林年假后就要启程回州府,只能劝告谢子迁保重身体,其他也无能为力。

    1

    罗谦借刀杀人,暗暗为生父下毒,始终无人觉察,逼得谢子迁声誉大跌、形销骨立。女帝冷眼旁观,看够了笑话。

    儿女各有前程,不常回公府。谢子迁没有公务,孤守寥落的大宅,久病床前,更想念往日妻子的悉心照料。

    妻子对他渐渐冷淡,他自然也感觉到了。他对家务一窍不通,明林偶然回京,他小意逢迎,但求燕好。因明林仍有政务,甚至不惜为她老蚌怀珠,只求她垂怜。

    明林自然是感动的,不过这些事原是明林做惯了的,甚至明林怀孕时都能将家业打理得井井有条,谢子迁却不能。

    ——她抛开这些杂绪不想,心里告诉自己,一位将军愿意折腰,应当感谢他、爱慕他才是。

    谢子迁孕后更思云雨,明林回到州府后,他不顾身怀六甲,千里迢迢追去,和明林住在一起。

    中秋佳节,谢子迁眼看就要瓜熟蒂落,却还痴缠着要跟明林赏月,不多时就高潮数次,昏睡在床上。

    明林转回院子,静静在月下独酌,想到朋友儿女都在羽都,倍感寂寞。

    园子里忽然传来一阵琴声,是羽都流行的乐曲。琴师技艺娴熟,背影窈窕,奏乐令人耳目一新。

    明林出言邀琴师一同饮酒,不出所料,这位旧友正是罗珈。

    1

    罗珈微微笑着看她,并不说话。

    明林问道:“今夜团圆之夜,罗谦远在羽都,怎么想起来看我?”

    罗珈悠悠一叹:“犬子为明君尽忠,妾何须挂怀?使君不计前嫌,隐恶扬善,妾当结草衔环,可惜身无长物,生平所长,唯琴而已,今当远行,且奏一曲,虽不能酬使君之恩,聊与使君辞别。”

    那一曲是很美的,或许太美了,显得那么短暂。

    明林什么都没想,不想她会去哪里,不想她们是否能重逢。

    罗珈的琴声,像画卷上最美的一段,结束之后只有大片留白。

    曲终人散,明林静静坐着,唯见庭中月明如水。

    此夜谢子迁早产,几经波折生下一个女儿。

    明林回去时,谢子迁正躺在床上昏昏沉沉,强撑着不肯睡去,满心希望妻子能安慰他。

    明林忽地想起罗珈的话,快快抱起孩子看了一眼——

    1

    很像,但不是罗珈。

    她在这一刻,在谢子迁的床前忽然醒悟,原来一个人真的可以爱上两个人。

    她看了谢子迁一眼,怜悯爱人在孕期移情别恋的人,怜悯独自生子的人,怜悯生子也挽回不了爱情的人,千思万绪,只变成轻轻一口吐息。

    女儿出生后的第二天,明林因功调回中枢,青云直上。

    满月宴上,谢子迁好像知道了什么,却假装一无所知,抱着孩子就像溺水者抱紧浮木,一双碧绿的眼睛紧紧盯着明林,时不时对凑上来的青年才俊含沙射影。

    唯一逃过一劫的只有平北军将军罗谦,他祝贺明林喜得贵女,目不斜视地跟明林聊了一会儿,关系融洽。

    女帝一见这婴孩就大为喜悦,祝愿她承父母衣钵,成一代名将,光耀门楣。

    明林谢恩,下拜的一瞬间,心中恍然:

    结草衔环,原来是这个意思。

    她怅然望向门口,知道罗珈再也不会来了。

    1

    秋风已起,庭中草木凋零,只待来年,春风吹又生。

    罗谦此前一直悉心侍奉长公主,长公主登基后,他未婚先孕,意欲以死明志,博得女帝怜悯,破例允他嫁入深宫。

    罗谦后来诞下皇女,取名小珞。

    人们以为,这名字是纪念女帝的祖母苍小落。皇女的母亲是苍小落女儿的女儿,皇女的父亲是苍小落儿子的儿子,皇女的面容又和苍小落相似,取这个名字又有何不可?

    明林小女和皇女年纪相仿,关系颇佳。明林九十大寿,两人挥毫泼墨,共同画了一幅长卷祝寿。

    二人一左一右捧起画作,画技炉火纯青:墨笔画群山绵延,昆仑珞珈云雾缭绕;丹青绘树木葱茏,翠柳香樟掩映成趣。

    女帝曾与群臣登高望远,落驾的那座山从此改名珞珈山。

    昆仑是仙境,罗珈在那边。

    珞珈是人间,明林在这边。

    只有寥寥几人知道,苍小珞的珞,还是珞珈的珞。

    1

    她像的不仅仅是苍小落,还有罗珈。

    堂上高朋满座,明林最爱这份礼物,对皇女说道:“殿下这笔丹青,意在画中,实在妙绝。臣要如何酬谢?”

    皇女的画技习自明林,闻言笑答:“老师若非玩笑,只求以丹青为报。”

    小女儿也来凑趣:“母亲,画也有我的一份儿呢,不如就画我们俩人吧!”

    这一双女孩儿挽着手站到堂前阶上,亭亭玉立,挺拔如新生的小树,仰头微笑时像极了故人。

    她和罗珈的故事已经过去,过去很久很久了……

    明林握着笔,当年临摹的罗珈容像早已遗失,她却胸有成竹,落于笔端。

    只是如今,画中不再是孤身一人。

    芝兰玉树,相依相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