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7章 (第1/1页)
十二皱眉:为什么觉得十五说的话这么奇怪? 他搓了搓手臂上的鸡皮疙瘩,跟十五分开之后过了一段,才想到,他说这么多的目的不是让十五不跟伊尔敦一般见识啊。 第79章猜灯谜 胤祝这是要出宫去看灯。 话说他在试发电报的时候真的忘了今天是元宵灯节,就那么随便皮了一下,听到皇阿玛暴躁的让人喊他,赶紧溜了。 还不敢去永和宫,毕竟额娘不敢跟皇阿玛硬怼,想了想皇宫最大的是太后,这才来了慈宁宫。 但是凌树刚才偷偷摸摸过来给他捎话说,李卫谢无量还有李大娘下午已经到了宅子,问是他出去还是他们进来拜见。 要不是赶上元宵节,李卫谢无量有宫里的牌子,这出了一趟远门回来了是要递牌子求见一下的。 难道他们对皇上不上赶着一些,还想让皇上看在好兄弟的面子上一直记着安排他们? 没有那样的道理。 深通人情世故的李卫一看见凌树到外面瞧他们有没有回来,就让他先问问胤祝的意见。跟自己的兄弟倒用不上人情世故那一套。 今年的元宵都没有准备宫宴,胤祝觉得老头应该是想清清静静的过个节,于是又让凌树出去传话,他出宫去找李卫量儿。 没想到的是,他走到宫门口的时候,凌树都已经不见了影子,他这个当主子的却出不去。 看守东华门的侍卫说:“入夜时,梁总管亲传皇上口谕,十五爷不能出门。” 为什么啊? 胤祝撒丫子就跑回了乾清宫西暖阁。 西暖阁里的气氛很好,康熙召见了还未离京的李煦,君臣俩正在聊江南的风土人情,包括但不限于私盐印书村中械斗等大小事。 胤祝一阵小风一样飘进来,看到有人在,窜到喉咙里的“我要出去玩”,变成了懂事的请安:“儿臣给皇阿玛请安。” 康熙笑道:“这孩子虽然才回来,礼数倒也学得像模像样了。” 李煦还记得几年前万岁爷南巡,阿哥们跟随,万岁爷对各位阿哥的夸赞都是书法啊骑射这种,没想到在十五爷这里,礼数像模像样竟也值得夸赞。 李煦跟着夸:“十五爷聪慧,什么都能一学就会。” 康熙:“朕看着文章的功夫还欠些,那一手字也只是写得横平竖直罢了。唯一能让我这个做父亲的差可欣慰的就是多年应考,好歹举了个小业。” 李煦但凡不是知道那小业只是一个童生功名,这时候都能真心实意地夸上两句,不过万岁爷是真的疼爱十五爷,这已经是没少给他捡面子了。 万岁爷都夸的,别人也不敢拿没中秀才嘲笑十五爷。 胤祝就跟后世被家长跟朋友明贬实夸的孩子一样,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站在父母身旁,甘当被夸工具人。 李煦也是很给面子,万岁爷疼爱的儿子功名只是个童生夸不出来?没什么的,他直接从科举难的各方面说起。 只见老头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和蔼,胤祝知道这李煦有两把刷子。 康熙说道:“读书自古以来废精神,他的哥哥们虽然一直在朕跟前长大,但在学习上也是吃足了苦头的。十五这里,还是缺少了名师。” 李煦心里一咯噔,万岁爷这话不寻常。 难道是十五爷回宫来了还要让他继续读书考科举? 没有让李煦揣摩,康熙直接道:“听说你们江苏地区有个科举名师,当年我儿去拜师却嫌他天资不够没收下,但也是给了这孩子一些如何读书的建议,你回去代朕送一些谢礼,就说朕多谢他对朕这个不成器儿子的指点。” 这是送谢礼吗? 吓人还差不多。 不过胤祝对那个所谓的举人老师也没什么好感,听说跟他读书的学子,送礼多的跟送礼少的待遇都不一样。 像是那种举家供养的平民子弟,有的时候一家人积攒了一年的银子都不够给他准备一次节礼的。 因此当初没成功拜师,他也没有多少遗憾。 现在听到老头让李煦替他打脸,更没有阻止。 就着胤祝的话题说了一会,康熙就让李煦下去了:“明日你就南下,不必再来宫中辞了。” 李煦起身弓着腰,应道:“是。万岁爷放心,奴才回去也会多加整饬盐政方面的事务,况且如今有了千里传送消息的神器,江南的消息奴才都会及时上报。只是奴才担心,万一不会用把电报神器弄坏了,便是负了天恩。” 康熙说道:“若是电报坏了,依然送密折进京,到时朕会派人去江南给你修理。” 看向胤祝:“你也交代两句。” 胤祝:我交代什么?电报吗? “李大人你放心,咱家的电报很耐用,只要你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两三年内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李煦听完彻底放心了,一张脸笑得跟水中泡开的舒展菊花似的,“这般来说,奴才就放心了。” 然后退出去的时候,怀里就揣着一个箱子。 胤祝跟老头说:“您真舍得啊,竟然把电报机最先给的他!” 康熙:“江南远离京城,自然要勤加问询。可惜,这个电报机不是双向的,朕有批示,还要走驿道。” 胤祝也不知道系统给的电报机怎么回事,发报收报都是单向机。 李煦拿走的应该是发报机,家里还有两台收报机,他以前看过一些电报机工作原理,说道:“您也别着急,等儿臣研究研究,看是否能把电报机修改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