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8章 (第1/1页)
如果能有这个机会,让《长生殿》收入朝廷官方的大型系列书中,完完整整的保存到后世,也挺好的。 但是他在现代没有听说过关于《长生殿》自创曲牌的报道,是不是三哥根本没有重视洪昇的这次投递? 还是,上次醉酒落水的洪昇没有他们仨救那一下子,就淹死了? 离开三贝勒府乌泱泱的大门时,胤祝心情还是挺复杂的。 谢无量看他二哥的表情对是对那个老人家充满了同情的样子,忍不住问道:“二哥,难道你以前都不知道那老人就是写《长生殿》的人?” 胤祝摇摇头:“咱们救了人太受欢迎,当时没留姓名就走了,我上哪儿知道那老人是谁去?量儿,你知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看见的。”谢无量看了看他二哥的眼睛,“二哥,你以后还是别熬夜看书了,距离那么近都看不见人脸。” 第89章日常系 胤祝:“你大哥都给那老人家做人工呼吸了,我能看不见他的脸?但是但是,咱们救的那个老人怎么和《长生殿》联系起来的?” 谢无量:二哥不仅眼神不好,记性也不好。 “是在跑到台子上大哭的那个老头。”他提醒道。 《长生殿》正式演出的那天,唱完了的时候,的确有个老头跌跌撞撞跑到台子上号啕大哭,很快就被几个人劝了下去。 他们看完了戏就去吃饭,听到很多人都在说老头哭戏的事,说那个老头就是《长生殿》作者洪昇。 谢无量因此看见《长生殿》本子,就想了起来。 胤祝听量儿这么一说,惊奇地上下打量他一眼:“咱们当时看戏的位置距离台子至少有三百米,你都能看清台上人物的脸?” 谢无量点点头。 胤祝掰着看了下这小子的眼睛,偏细,不多大,“难怪李卫常说你这小眼睛聚光。” 谢无量:---算了,就当没有二哥了。 “可怜一夜《长生殿》,误了功名到白头。”胤祝作为从小在江南长大并且努力读书的学生,对这件私塾老师经常会拿来告诫他们的国子监生被除功名事件,还是很清楚其始末的。 据说在康熙二十八年,也就是他才一岁的时候,才华横溢前途光明的国子监生洪昇招伶人排演《长生殿》,吸引了很多名流雅士去观剧。 当时正在孝懿仁皇后的国孝期,然后就被告了。 好几个官儿都被牵连贬官,而洪昇直接被刑部衙门带走,最后案件审结,国子监将其除名,看似对他没有什么严厉的惩罚,但也已经预示了洪昇科场仕途生涯的终结。 不知洪昇是看不明白,还是不甘心,他从被免国子监生之后就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科场蹉跎的时光。 听说,胤祝开始考试那会儿,洪昇还在考,只是有这么大一个政治大前科在,哪个敢让他取得功名? “误了功名到白头”是世人对洪昇的同情,更是对他这些年经历的最准确写照。 这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典型例子。 不过洪昇到底是给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虽然《长生殿》事件是他本人不谨慎,但中间过去了这么多年,他还能不长一点记性? 胤祝就想是不是回去跟皇阿玛说一声,他本人出钱帮人再捐个国子监生名额,让人进场考考,如果文章还行,让洪昇当官写戏呗。 虽然不是所有文人都适合做官,但会做官的那些人百分之八十都写不出来优秀的文学作品,一个时代如果不注重文学方面的培养,短时间看不出什么来,站在历史的另一端看就知道这件事儿有多严重了。 清朝在这方面本来就是短板,康雍乾三朝都有因为文字治罪的事,任何一个有点天分才华的文人都不应该错过,更何况是洪昇这种能够达到世界级水准的。 胤祝要定这个人了。 当然不是为了让洪昇写。 没能去三哥那儿蹭上饭,他决定带着谢无量下馆子去了,也是巧了,正要去进去一家酒楼呢,就看见从旁边一个小面馆出来的田文镜,人穿着一件大棉袄,朴素到跟街上的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这艰苦朴素的作风,特别让人有亲切感。 “田大人,真巧,”胤祝欢喜地跟这人打招呼,“请您吃饭啊。” 他猜田文镜现在应该就是四哥的人了,四哥不在家,他帮忙照应一下,也能为以后的好关系打下基础,多好的。 田文镜看到是这位,眉心就忍不住皱了下,走过来见礼,胤祝当作没看见田文镜不怎么热情的态度,说道:“一起吃顿饭啊田大人。” “在下还有事,十五爷见谅。”田文镜说道。 胤祝没想到田文镜对他的印象看起来很差劲的样子,这全程语气冷冰冰的。 但自己好像也没有得罪他吧,不想了,摆手让他走。 田文镜又行了一礼,后退两步才走的。 客气是真客气,冷也是真冷。 胤祝扭头问旁边的谢无量:“难道咱们什么时候得罪他了?” 谢无量摇摇头:“反正我看这家伙也不顺眼,他不跟咱们一起吃饭正好。” 胤祝听了,笑着摸了摸量儿的脑袋,“长大了嘛。” 小时候谁跟他们不客气,这小子都是第一个冲上去开干的。 两人上去酒楼,不缺钱嘛,便特别豪爽地点了六菜一汤,人就是这么奇怪,天天吃御膳吧,竟然还会觉得外面的小菜特别好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