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天上艳_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起 (第2/2页)

话说。

    一行到了行宫,之晟之晴就被叫走了,一些侍从鱼贯而入,整整齐齐的跪在面前,燕南禧轻轻抬手,又散到各房。

    祝春江也要进房间,盈盈迫不及待要叫住他,还未开口就被燕南禧叫住,祝春江像是有感应一般,也回头来看,两人相望,似诉无言。

    “你跟我来。”燕南禧负手进屋,许翠郎看盈盈这样子,拉着盈盈进屋“盈盈有什么事情,办完正事再说。”

    两人对坐,许翠郎在一旁坐的温顺,静静等着正君开口。

    “盈盈,此次下凡,首先是学做人,然后爱众生。”

    “佛子游弋,下凡历劫,佛要你破他修为,助他修行,尝尽世间苦果方能安心修佛。”燕南禧极为认真,见盈盈不解又继续说道:“还有一月就是机缘之时,你要在宫中学习礼仪,成为名义上的皇家贵女,到时候嫁给他,然后阻他修行。期间我们无法帮你,我们几人会轮流回聚阳宫维持运作,所以不是时时刻刻都在你身边。”

    “若是他的修行失败如何?”盈盈十分不理解,

    “若是修行失败,你的渡劫就成功了。”

    此刻,庄严的大门缓缓打开,尖锐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有请———祖宗入世。”之晟之晴两兄弟从关门走到殿前,眼前都是祖宗的牌位,以他们的辈分是不用跪的。上了三炷香仪式就进行完成。

    即便是当今的皇帝也站在一旁,正值茂年,气宇轩昂,旁边的老者实在是站不住,坐在轮椅上,脸上的沟壑和轮椅精美的雕花合为一体,跟成精似的妖怪似的,打量这看起来年轻的两位祖宗。

    据说那是皇室最为混乱的时候,两位祖宗的父亲受过一点仙人的提点,说是荫水所到之处,无不是一片昌隆,若想要百年兴盛,则要多子多孙。

    自那以后国运被改,至先祖死后,有两百多位皇子皇女,其生活堪称yin乱,这两位祖宗从两百多位孩子中脱颖而出,却舍下皇位,求道成仙,结果就是皇子们互相残杀,引起内乱,由于各方势力纠缠,竟然没有一位皇子得到皇位,反倒是一位公主的孩子成了皇上,身后势力把握朝政,待皇子成年后又把江山夺了回来。这两位祖宗就成了神话。

    可眼前分明是两个年轻人,看上去约莫二十来岁稚嫩的样子,比自己的儿子都小,仪式完成后摒退左右,只留皇家几人,都平起平坐,可那天子却尤为不爽,并未表现在脸上。

    长者首先发话,之晟关切的问圣父“几百年未下凡尘,可宫里也算是我们的家,不知小辈可好?”

    那皱巴巴的老头陪着笑脸:“回祖宗的话,皇族一切安好,托祖宗的福……”

    说完猛烈的咳嗽起来,止也止不住,皇上立刻叫来人,将圣父架了回去。

    待走后,天子开口:“早就听闻祖宗修得仙道,还挂念着皇族事物,实属难得啊。”

    “天子不必担心,我们此次前来,是顺应天命,只需你与我们通力合作,荫水必将福泽至此,昌隆万世。”

    “噢。”天子一听来了兴趣,“是何要求不妨说来听听?”

    之晴补充道;“我这里有一贵女,想要与你朝中礼部尚书游昌之子结为姣好,与你,与社稷都是福泽。”

    那天子眯起眼睛,笑嘻嘻的,实则在心中权衡一番,虽是毫无弊处,可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眼前的祖宗怎敢干涉朝政。

    “不知道此举与天命又和相干?”天子傲慢的审视一番,之晟之晴早已看惯,皇家的人都有这幅德行,高居山巅之上,天道也不放在眼里。

    之晟缓缓地说道:“你贵为天子自然是需要顺应天意,到时候你认那女子为义妹,便可送出这个人情,我并非以祖宗之法来压你,你应该明白,我那一届的帝王误解天意,最后是什么下场。”

    说完,之晟和之晴自顾自的走了,作为天子的威严受到挑战,皇权不容侵犯,他并不爽利,只是之晟的话使他不得不考虑,那一代的历史现在还警醒着世人,由于当时皇帝的荒yin无道,连最后都死于马上风。天道不可不循,每个帝王必须妥协。

    大手一挥招来侍从:“盯着那一行人,有什么异动立刻禀报。”

    一月很快就过去,在宫中见不到什么人,不过总有男君陪在身边,厚厚的围墙里三层外三层,没等盈盈跑出去玩,就被男君叫住,压着回屋子里学习。

    那条条框框的礼仪还好,更要命的是书本上的知识,说什么女德,忠贞,既要听丈夫的话,又要听儿子的话,莫名其妙给女子上了枷锁,使其低人一等。

    偶尔遇到春江,盈盈刚要出门,就看见春江在院子里槐树下,两人这样对望,盈盈急忙叫住他,许久没说话,开口都怯生生的。

    还是春江先开了口:“身子可还好?”

    “好……都好的差不多了。春江,你怎么不理我?”

    相对无言,盈盈不明白,无论是作为妖或仙,春江要想的太多了,他渴求一个人占有盈盈,那种不能与别人分享的,不容第三人插手的,可总有人围在盈盈身边,自己连她的爱人都算不上,对聚阳宫而言,自己不过是用作权利体现的工具罢了。

    “你又不需要我,想见你一面都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