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偷代罪羔羊 (第1/3页)
翌日清晨,河畔搭建的堤防边已有不少民众在上头晨跑。 手机闹铃未响,李毓琪反倒是起了个大早,在迅速换好了乾净制服後,她便直接步出卧房,准备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此时李毓琪来到了客厅,看见了母亲正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站在门口,似乎打算要离开这个家。 她对於眼前状况有些不明白的问: 「母亲??您这是要去哪里?」。 母亲神情失落,一脸嫌恶地看着她说道: 「你这个骗子??你欺骗了我??。」。 「母亲??我不懂?我到底欺骗了你什麽?」。 「我已经知道你是个小偷了!我不容许自己的nV儿是个贼,你再也不是我所认识的nV儿了,我要离开你!」。 李毓琪听到这些话顿时瞳孔放大,不可置信地看着母亲,并拍着x脯大喊: 「不!我才不是贼,我只是??。」。 ─音乐声响起─ 她缓缓睁开了眼,头一侧,手机里的闹钟不偏不倚地在六点钟准时响起。 李毓琪缓缓起身,倚靠在床头,长发披垂,她感受到眼角有些泪水,她随即用手指拭去,并喃喃自语说道: 「我怎麽又哭了??。」。 是啊??这不是很清楚的事吗?从她决定当一名窃贼开始,就已经明白,母亲一旦知道她在偷东西,肯定会就此厌恶她,甚至彻底对她感到失望,无疑的她也必定会遭受到法律制裁。 因此,对李毓琪而言,偷窃是门高尚艺术??没有把握,绝对不偷。 在整理好仪容与书包後,李毓琪望向对面虚掩的门,母亲此刻正呼呼大睡,姿势其异,看来昨晚母亲连澡都没洗,就直接昏睡在了床上。 她走到了餐桌面前,习惯X地拎起桌上的纸钞,点也不点的就直接放进口袋内,随後便步出大门,往学校方向走去。 由於早晨河畔掀起的薄雾,让能见度稍低,依稀可见的另一处有户矮房。 外观破旧,屋瓦简陋,外墙是由遮yAn板贴贴补补搭建起来的,勉强看起来还像个家。 前方空地杂物凌乱。虽说凌乱,却还是有将物品稍作分类,如纸箱、玻璃罐、宝特瓶、铁制品等??,分门别类。 此刻正面木门因相互摩擦而发出了哀号声,时而卡住,必须将门稍加抬起,才能使木门完全开启。 昏暗的室内走出了一名nV学生,个头矮小,身高约莫155公分,留了一头蓬垢短发,发尾则恣意乱卷。 虽然头发杂乱,可她却有着圆润的J蛋脸、水汪大眼以及红润的樱桃小嘴,外观相当可Ai,惹人怜悯。 身上制服则略显发h,裙子也有些破旧,就连书包都补了丁,生活状况略显糟糕。 「小菲啊~你的作业是不是忘了拿呀?」,里头传来了一名,带着些许苍老的nVX声音问道。 「阿嬷!那是我上学期的作业,不用再带去学校,你可以拿去回收了。」。 汪余菲,目前就读高二,与李毓琪同班,都是选择文科又称为文史科。 汪余菲原本有个完整家庭,她在家中排行老三,前面则有两个哥哥。 却因为一场大火而夺走了她的家人,汪余菲在失去亲人後,总是不停自责自己为何还活着。 如今她与唯一的亲人阿嬷住在一起,时间久了,也就渐渐释怀了。 汪余菲觉得她会幸存下来,为的就是陪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阿嬷,度过这段忧伤的日子,毕竟真正痛苦的人,都是留下来的人。 可最近的她??却很想Si??。 新的学期开学,本该有些斗志的汪余菲,反倒眼神呆滞,步法踌躇,现在的她像是xiele气的气球,一点活力也没有。 对於没了亲人,又行将就木的阿嬷,让她对於人生目标变得更加不确定与动摇,尤其刚上高一时,还遭受到同学霸凌。 直到现在她根本不敢跟年迈的阿嬷说明在校情况,只能将这件事往肚里吞。 这时屋里的阿嬷走了出来并嘱咐道: 「小菲啊??出门走路小心一点捏,」。 「看你去读书的时候,回来都带着伤,这几天天气不好,天雨路滑,地上都是青苔,走路要小心一点,不要跑太快,免得又跌倒受伤了,知道吗?」。 叮嘱完後,阿嬷突然一阵感慨,「都是我??我不够有能力让你过好日子,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只能让你穿这双二手鞋,等阿嬷回收多赚点钱时,我再给你买双新鞋,好吗?」。 汪余菲故作镇定,强作微笑的对阿嬷说:「好!谢谢阿嬷,阿嬷你对我最好了。」。 她赶紧向前给阿嬷一个大大拥抱,并往阿嬷脸颊上亲吻了一下。 汪余菲强忍着心里的厌恶,向阿嬷道别後,头也不回的就往学校方向走去了。 阿嬷见她走远,一脸愁容地望着天,向天说道: 「老天爷啊??如果你有听到,请你保佑这个孩子,不要让她再这麽受苦了,请你多疼惜她吧??。」。 如果真有能力反抗,谁不想反抗?就是因为无法反抗才会试图寻求协助。 可惜??学校如同社会的缩影,嘴上说的正义,反倒都只是一堆空话。 那些大人们只会用着劝导的口气要学生们学会相处,等到出了问题才反怪罪滋事学生,为什麽不去配合班上多数同学们。 多数决的投票就是针对少数决的霸凌。 当所有同学意有所指、口径一致,就算成绩再好又如何?不会社交??不懂看人脸sE,马上便成了班上同学们的眼中钉。 老师更是认为,其他人没事,就只有你有事,不是你有问题,难道是整个班上都有问题?的心态质疑着。 汪余菲原以为有幸因推荐甄试入学这所名校—「西南高级中学」,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如今她一脸唾弃。 这不免让她回想起,曾与阿嬷整理旧报纸时,偶然在社会新闻版面上,看到过关於这所学校因有学生课业压力太大,选择在学校楼顶轻生,造成许多人沸沸扬扬的讨论。 如今,眼前所见并非如此。 这些带着权贵光环的学生们,总是欺压着他们看不起的人,对他们而言,碍眼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