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 电影世界与《银红》试镜(有七) (第1/2页)
人们最喜欢的电影是有一定的的可以看懂的内涵,而且在各方面都没有弊病的电影,也就是说,在影史上的地位中上的电影。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并不是一部开创性的电影,却能在豆瓣获得九点七的评分的同时知名度较高,而《视与听百大电影》中常年第一的《公民凯恩》评分只有八点五,知名度则更低迷一样。 易华嘉就打算让《中轴线》成为这种中上电影。 当然,涉及情爱的它可能并不能如此光明正大地赢得所有人赞誉,但是却能获得更多的好奇观众。 “采用的是穿插的叙事方法,或许会有一些小小的门槛。”易华嘉一身通勤风,抿了一口吧台上的酒,“但这不是问题。我只需要让它在这些基础上更加商业化。” 这部电影和《迷失东京》《Her》一样聚焦孤独,但是并不直接讨论人与人的关系中的孤独,而是和《女性瘾者》一样以另类“边缘人”的孤独来叙述。 编剧伊文·劳伦像个老去的“文艺青年”,留着中长发,深刻而隐含疲惫的五官显得十足忧郁。略略对话了一番,易华嘉就知道了他未来的成就超越现在的中轴线导演,但是现在却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原因。 的确是十分的才华横溢,但是却很看题材。 她后期看伊文的电影,确定了他是一位主昆汀风格,又有一些希区柯克风格在内的导演。 现在,这位编剧被她邀请着坐到了酒吧,酒让他显露了几分本性的傲气,“所以?” “两个主角有着隐约的忘年恋气息,外貌出众,身上集中了信息时代的特性和人性,电影内容不乏色而不俗的对白和思想,又穿插了女主角的残酷青春,有侧重点地发挥这些元素,会有不错的收益。” 她慢慢地说。 这些元素其实本来也有,只是都隐藏在主题的“孤独”之下。 主角是一位正准备出国的女大学生,名叫燕寻梅。一个和她保持了十年的网友关系的,就和她居住在同一城市的外国老人Paul因为疾病濒死,临死前邀请她去看望他一眼,作为两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燕寻梅所有的设定可以归类为一句话,即时代的造物和时代的弃儿。 一个孤独的、不认同主流价值观的、彷徨而矛盾的少女,选择了一个和她的世界毫无关系的另一个奇异的人,作为走向另一个世界,守护自己的尊严的手段。 这个剧本的灵感则来自于伊文的亚裔女友和导演的猎艳经历。 “这会有点风险,你们真的愿意让我当副导演?”伊文看着面前美丽的亚洲女人,舔了舔唇,脑子里已经被弃之不用的规划慢慢浮现。哪怕只有一部成名作,也能让他更容易成为导演。 “当然。”易华嘉露出完美的微笑。 …… 一周后。 《银红拨片》试镜处。 “真是招了个不得了的家伙。”制片人黄纯辉透过车窗看着人山人海的道路,扶着额抱怨了一声,“我们是不是要迟到了?” “是的。”前面的司机点点头,另一旁的生活制片看了看表,“这样下去可能要让白腾安等了。” “既然是他和易华嘉安排的人,等一等也无所谓。就算合适,这么晚才通知也未免不上道了。” “易莲真!易莲真!” 这些正值青春的少女甚至是少男挤在高级写字楼前,不少人举着牌子和玫瑰高声呼喊,甚至有人借此机会开始交换专辑。幸亏是非上班时间,否则就凭那几道围栏根本不足以让他们对交通的影响变得这么小。 “莲真,到了。” 卷曲的棕红渐变的长假发凌乱地铺在车后座,青年眼皮微动,从沉睡中清醒。 因为这关乎他能不能长期见到易华嘉,所以他很难得的非常正式地化了妆。 反射着金属光泽的薄红唇嘟起吹了个口哨,他揉着头发坐起来,淡漠的狭长双眼眯起,望着车外的粉丝,“所以我现在要下去?这么多人?” “对。待会有保安护着,你随便打打招呼就好了,不要签名也不要回话。” “行。”他随意地点点头,拎起旁边的吉他包背在身上,推开车门就走了下去。 粉丝的叫声震耳欲聋。 “搞什么,我又不是明星。”他皱了皱眉,西装裤涉及的黑色修身裤收束在过膝长筒高跟鞋里,白色的硬布料上衣随意地扎在裤腰里,露出腹肌和胸膛,闪亮的银饰自大敞的领子环绕住整个上半身。 记者蜂拥而上,闪光灯疯狂闪动。粉丝们争抢着向前,伸手试图拉扯他。 “你身上的白衬衫是日本奢侈品牌NIKITA虚构的春季高定,而且在过去的演出你都穿过许多天价的品牌服装,请问这是你用演出的酬劳购买的吗,还是已经接下了奢侈品牌的代言?” “你的专辑《Resurre复活》发行后成为了PUNK/ROCK榜成绩最亮眼的黄金专辑,老牌视觉系乐队的新专比起你的专辑也显得天赋平平,你怎么看自己获得的荣誉?” “你怎样看待外界对你性取向、药物、性嗜好、学历等等有关的传闻?是真的吗?” “真的好美!是不是特意用发型致敬林佳树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