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赵瑗相隔蓬山一万重4 (第3/3页)
他得了病。” 赵璘的眼睛睁得极大:“就是!” 赵瑗补充道:“等病好了再打吧。” 赵璘又尖叫一声:“病好了也不能打!!!” 吴夫人一把将赵璘推进床里,赵璘的头发还是湿的,对着枕头铺盖就吐出一大口湖水:“呕!呕!” 赵瑗走到床前,又听到赵璘惊叫一声:“啊!!有猫!!把猫赶走!” 大家齐齐安静一瞬间,猫叫声果然凄厉传来,一声高一声低,吴夫人赶紧把所有人都叫出去赶猫,可这猫远在秦府,拿什么赶?大家也只能应一声,然后认命地出门,假装忙碌地去赶猫。 可赵璘仍然不安分,猫叫好像侵扰了他的脑子,他忽然开始尖叫,在床上打滚,拳打脚踢:“滚开!滚开!” 吴夫人大惊失色,险些要被儿子踢到,吓得连忙离开床边:“找大仙来!小宝中邪了!” 眼看着赵璘就要滚下床,赵瑗赶忙一个箭步上去挟制住他:“璘哥?璘哥!醒来!” 在赵瑗的臂力下,赵璘一下子就被禁锢的动弹不得,像一条只会甩尾的鱼,他看向赵瑗,一边吐白沫,一边盯着他的眼睛:“哥,猫!帮我赶走猫——我讨厌猫!我讨厌猫!” 远方,猫的叫声,一下子高,一下子低。 道士们立刻走马上任,紧锣密鼓地开展招魂仪式,赵璘被猛灌了许多汤药,昏沉沉睡过去,吴夫人和他站在院子中间,看人们搭坛子请道士,用帕子擦眼泪:“这样晚了,你原本都睡了吧?把你吵起来折腾半夜,真是不应该。这混小子不省心,我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混世魔王来!” 有一点艳羡弥漫上了赵瑗的心房:“我住得近,又做哥哥,官家在闭关,娘子在深宫之中,我过来是应当的。倒是夫人,夜深露寒,要保重身体。” 吴夫人道:“他几个亲哥哥恐怕还在家里睡大觉呢!”赵璘是她的幼子,从小如眼珠子一样,她看向赵瑗:“好孩子,真是好孩子,普天下也没有你这样的好孩子了。你,你要……”她带着一点小心翼翼地询问:“我听说,张家meimei还是住在秀州?” 张氏是赵瑗的生母。 她欲言又止了一些话,赵瑗听懂了,大抵是他可以把亲生母亲接过来住,毕竟他生父已经去世了,赵熹应该不会在乎这些。事实上赵熹对养子们的父母态度都很好,赵瑗、赵璘有什么大事,他都会把他们叫过来一起庆祝,并给他们升官。 他对吴夫人笑一笑,又摇摇头,委婉拒绝:“她喜欢秀州,不爱走动。” 赵瑗上一次见到母亲,还是十五岁的时候。 1 那一年赵熹为他加冠取字,把张氏从秀州请了过来,赵瑗的哥哥、弟弟都来了,那天他们围着他,赵熹在旁边看,要赵瑗带着家里人多玩一玩,他还没有出阁就第,带着哥哥弟弟们玩得很好很开心。 他五岁的时候离开家,那个时候弟弟才不过两岁,话也不会说,长大了以后见面也很生疏,但无数的礼物赠送后,那声“哥哥”也有了真情实意。他的哥哥伯圭也很羡慕他,说他大变了样子。 赵瑗感到一种自豪,在五岁进宫以前,他在家庭关系中趋于透明,属于夹心饼的一层,这一次却俨然是个大家长了。 他把家人安顿好,回到宫里向赵熹禀告,赵熹不在福宁殿里,而是在照妆亭里坐着看花,赵瑗远远看过去,感觉他好像在发呆,又很寂寥,连蜡烛也没有点一根,只有花围着他。 走近的时候,他才发现赵熹靠着栏杆睡着了,见到他来才睁开眼睛,有一些惊讶:“这么早?”又很温和地问:“都去了哪里?” 赵瑗说去了望仙桥,还带着听了戏,吃了饭,赵熹微微笑一笑:“还以为你今天要在外面睡呢,早知道等你吃饭了。” 赵瑗陡然生出一种愧疚的感觉来,他感觉到赵熹的寂寞,他觉得很对不起赵熹,如果没有赵熹,他能这样作为一个大家长吗?可赵熹被他扔在了宫里,寂寞的,在亭子边睡着了。 他扶着赵熹往福宁殿走,赵熹换衣服,喝药,准备睡觉,他的寝衣也很严实,是十分经洗的棉麻布料,素白的一尾,上面爬满了萱草花。赵瑗依稀记得很小的时候,赵熹就穿着这身睡衣了。 他和赵瑗抱怨:“白天睡多了,晚上总不想睡。” 赵瑗待在他身边,想了个办法:“臣给官家唱歌吧。”那是很久没有实行的习惯了,赵熹看了他一会儿,闭了闭眼睛,赵瑗给他唱一首《喜迁莺》,小时候赵熹一句一句教他唱,哄他入睡。 1 不知道第几遍的时候,赵熹睡着了,赵瑗也没有走,不知道在想什么,也或许想的东西很多,但就是静静坐着。 正如现在这样,他感觉到混乱,也许是精力过度透支了以后的疲惫。 赵璘对他暗示自己绝不和秦枞一党,他讨厌猫,也讨厌捉猫的秦枞,他也知道禁军的异动了么?相信赵璘,还是不相信?他不知道。 在猫叫声中,他从西府回到东府,吃了一点东西垫肚子,又躺回床上睡觉,那一觉很长很长,他睡了足足一天,补充了所有的精气神,从白天睡到晚上,又睡到白天。 他起来,洗了个澡,洗了个头,换了一身衣服,陈源在旁边说:“那几百只狮猫里竟没有一只是童夫人的,不过都暂时扣着,就怕搞混了。气的吴夫人上门吵,说猫叫魇着恩平郡王了,小秦相公无法,只能把那些猫先挪到庄子上去,听说路上吓死了好几只……” 赵瑗把饭粒扒干净:“秦枞呢?” 陈源道:“说是前些日子春天里头疼,到山里去了。要不然,吴夫人也不敢过去。”秦枞恩隆鼎盛,如果他在,吴夫人也不敢上门去吵。 赵瑗点了点头,然后他放下手里的碗,宣布:“我要去建康。” “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