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金馔玉_8 宣誓主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8 宣誓主权 (第1/2页)

    每逢冬季,关于“究竟是北方更冷还是南方更冷”的话题总是能争个你死我活。

    何应悟在鲁省长大,虽然农村不像城里一样拥有完善的集中供暖系统,但入冬前购置的煤块和天气温暖时存下来的花生壳、柴火,也足够叫家里的两口大锅、三张炕床烧得热烘烘的。

    就气温而言,冬天的南方比北方确实是要暖和上不少。

    但南方没有暖气。

    滇省四季如春,直到来了湘省,两人才切实体会到南方冬季的威力。

    湘省的冬天大多数时候都在下雨,寒风一吹,阴冷潮湿的魔法攻击便顺着衣服的缝隙往里钻,就算秋衣秋裤穿得再厚也不顶用。

    “比我老家还冷……”

    何应悟刚张开嘴,一口冷风便狰狞地灌进来,把口中剩余的热气凝结成白雾呼地全卷了出去,远远望去竟有种灵魂出窍的奇妙观感。

    他连忙把挂在脖子上的无线头戴式耳机戴上,用其厚实而柔软的耳罩捂住刚下车就被冻得失了温的耳朵。

    说起来,这只还是谈嘉山以祝贺何应悟转正的由头送的。

    作为新传学子,尽管何应悟已经不在新闻行业了,但随身带着耳机的习惯却没改掉。

    评审员在旅途中的时间极为漫长,何应悟习惯了在闲暇时听听例如《去现场》、《忽左忽右》和《东腔西调》一类的播客,它们不仅能用于打发时间,更有助于他打开视野、触及行业热点。

    何应悟的上一副有线耳机用了快两年,耳机端口的位置有些接触不良,非得用手按着才能听见声。

    有强迫症的谈嘉山实在看不下去他那抠搜样子,在确认旧耳机没救过何应悟的命以后,第一时间就把这破耳机的线给剪了,强迫其换新。

    呼的又是一阵风。

    何应悟揉揉被冻得发红的鼻子,说:“早知道就该听杨姐的,穿条秋裤再上车。”

    “她昨天上午才刚分配到这个评审项目,你这么快就和人家聊上了?”同样被冷得够呛、但还坚持在装酷的谈嘉山将羽绒服的拉链拉到顶,顺便把冻得发紫的手插进身前的何应悟脑袋后边的兜帽里取暖,不咸不淡地说着风凉话:“才认识一天就叫人家杨姐,好亲密哦——”

    “昨天过完行动会议后,杨姐就通过临时工作组和我聊了会儿……因为她是湘省人,我想提前做点功课嘛。”何应悟举起三个手指头,脸上的表情颇为委屈,“臣绝无二心,皇上明鉴啊——”

    谈嘉山不置可否地哼了声,推着箱子继续往前走。

    出了高铁站,街头路人们不分性别、不分年龄地穿着成套的珊瑚绒睡衣和极厚的棉鞋,尽管没那么美观,但这装备足够抗寒。

    “来之前听说湘省有自己的省服,我本来还不信呢。”何应悟羡慕地朝着懂得僵硬的手指头上里哈了好几口热气,试图叫它们软和些。

    突然,“嘭”的一声巨响从对街传来,震得何应悟一哆嗦。

    他朝着往发声处望去,只见一位老人踩着老式手摇铸铁锅的支架,抖搂着还在冒着米香与蒸汽的皮袋子。

    刚刚跑远了些捂着耳朵的学生们围上前,你一袋我一袋地分光了刚出炉的老式爆米花。

    而旁边卖烤红薯和煨鸡蛋的摊子,比崩爆米花的那片儿还要热闹。

    隔着街道,根茎类经过烤制后独有的霸道的香味道轰轰烈烈地扒开路人们的鼻孔,豪横跋扈地往里钻。

    何应悟点开网约车软件,见距离司机到达时间还有一会儿,便举着手机去隔壁买了两个烤红薯。

    刚用火钳从炉子里夹出来的红薯香得浓郁、灰扑扑的皮上甚至还有好几处还在滋滋冒着糖浆。

    何应悟烫得拿不住,左右手来回倒腾着凑到谈嘉山跟前,龇牙咧嘴地分了一个给对方,说:“趁热吃,刚好暖暖手。”

    “这个形状不好看,我要你那个。”谈嘉山嫌弃地推开那只大而肥、但形状不太规则的蜜薯,薅过何应悟手中刚剥好的那只。

    尽管明白眼前这位大少爷多半是不想自己剥,省得弄脏手,但何应悟还是有点种媚眼抛给瞎子看的无力感。

    自己可是特意给谈嘉山拿了个大红薯呢!

    两人带着一身潮湿阴冷的寒气,逃命似的躲进了与临时组员汇合的茶馆里。

    “小何,快来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一位裹得严严实实、约三十五岁上下的短发女人从茶馆候客区的沙发上站起身,交代一旁服务员把温在炉上的热茶奉上来,“我是海外事业部的评审组组长,杨钰。咱们昨天电话聊过的。”

    当下,《炊金馔玉》的采编餐厅范围仅限于国内,但随着英文版在海外的畅销、境外读者的呼吁声渐高,主编在去年年底便组建了增发海外刊的海外事业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