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1/2页)
我和他是在云南的一个边陲小镇里认识的。 彼时我刚复员回家。父母答应我的只要我能在部队熬过两年就再也不干涉我感情方面的问题,我在新疆紫外线极强海拔极高的地方风吹日晒的终于呆满了两年,但是他们却并没有兑现他们的诺言。 我对父母的不守承诺极其失望,受不了他们整日絮絮叨叨念经一样地催我去相亲,终于在跟他们大吵一架后的晚上收拾了东西带上自己卡坐上了去云南的飞机。 顺带一提。 我其实是一个小富二代,父母各自都经营着自己的公司。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给我存了信托资金,我就算躺平玩一辈子,只要我不胡乱挥霍那些钱足够让我安逸的活到一百五十岁。 飞机飞了两个小时就在丽江落地。 我嫌离在重庆的父母还不够远,晚上在丽江机场随便找了个酒店住了一晚后,早上一大早就背上行囊出发。 我这一行虽说突然,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划。 我们这次一共复员了二十几个兵。我们一起吃的欢送宴,一起在绿皮火车上呆了三天两夜,有几个是出处感情的,到机场转机的时候互相留了联系方式,里头就有来自云南的战友,叫张强。 一个黑黝精瘦的小伙子。 我昨天晚上就跟他取得了联系,说到云南散心,问他有没有好的地方推荐的,最好离闹事远一点,生活节奏比较慢的地方,他就极力邀请我去他们那边玩。 还发了定位,我一看那个地方虽然没有出云南省却是个四不沾的地方,很玄妙的跟云南每个耳熟能详繁华城市都保持着很远的距离。 当然也正合我意。 一路上大巴车换小巴车,小巴车换面包车,面包车换三蹦子,三蹦子再换小摩托的颠簸了一天,终于在太阳要没过山巅时到达了张强所发的定位位置。 跳下摩托,我捶着已然颠得麻木的尾椎骨,边跟着张强进入小镇子。 镇子是真的小,我初略算了算,按照我的速度从镇头走到镇尾大概也就十分钟。 整个镇子就围绕着中间这条抖死人不偿命的石子马路而建,远远看上去就好像是被一把刀竖着劈成了两半。不过建得还算别致,两边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房屋,盖得都不高,大多就两三层,鲜少有四层的就在里面显得鹤立鸡群,均是黑瓦白墙,多为吊脚小楼,屋檐下挂着小巧的檐铃,风吹过,就发出细微清脆的声响。 漫步其中似有荡涤心灵之感。 镇子里的人大多数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年轻人很少,都去了大城市打工,一年也就回来一两次。 镇子里的人过得都不富足,但是温饱肯定是没有问题,听张强介绍说还是能保证顿顿有rou吃。 而这么看来,张强他们家算是镇子里数一数二的大户,因为他们家住着的就是那鹤立鸡群的四层小楼房。 不过这四层小楼房也不都他们家住,他们一家五口人主要是住下面两层,上面三层和四层他们自己打扫装修出来租给那些喜欢登山探险的背包客,收点租子钱,增加点家庭收入。 我那天是赶了一天的路,舟车劳顿,浑身上下快散架累得不行。晚上在张强一家热情款待下吃了晚饭,就上了阁楼房间,倒床上一睡不起。 一直睡到日晒三杆,醒来后才想起来还没问张强他这租一个房间算多少钱一天。 我是真喜欢这个地方,依山傍水,环境清幽,人员简单,最主要的是这里通话信号还不好,联络全靠WIFI,这样一来只要把我爸妈微信拉黑,他们休想再通过电话联系到我。 早上张强家煮了小米粥,菜是家里腌制的小咸菜,然后旁边放了两瓣切开的正流着诱人黄油的咸鸭蛋,用白色纱罩罩在桌子上。 张强正坐门沿教他家那个四岁的小meimei写字,转头看见我站在大厅双目放光的盯着桌子上的食物,忙站起来招呼道,“你起来啦?饿了就打开吃,桌上的东西本来就是专门给你留的。” 睡到大上午的确是饿了,我也没跟他客气,坐下来端着小米粥喝了一大口问,“张强你家一个房间租的话是算多少钱一天呐。”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