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守法度森严 (第2/2页)
捂葫芦起瓢,手忙脚乱,此敌未至,虎已离山,大忌。 第二,无论城大城小,应保证城上时刻留一小道,时刻畅通无阻。 相关细则为,军中当定下一基本行动法则——无论行军巡营,走城过道,一律右行。 城墙秩序细则又有,若上城之人与下城之人相遇,下城之人退避,上城之人先走。盖上城之人,或紧急支援某处,或急送某处箭矢,皆是紧急军务。缓当让急。 第三,攻守之时,城上纷乱,喊杀一片。若某处亟待支援,凭人声嘶喊求援,离墙几十步之待守之兵,或不能耳闻求援声。 故,可设求援旗号。旗号以醒目赤sE大旗为佳。 由此又有,若一段城墙,数旗同舞,数处同急,援军慌慌上城,急切间,入眼皆赤,如何辨认该向何处赤旗去救? 故,旗面当有标识,以为区分。因士卒多不能识字,而士卒皆能识十二生肖,故以十二生肖为旗面。 由旗,又引申而出,若遇大雨,旗为雨Sh,旗面不能展。故,可制y旗如窗纱,四边以细木框架,於是,纵是大雨,旗面仍展。 又知,即为防雨,旗面当以线纹标识,而不当以笔墨草草涂画,墨迹遇雨,不成形状。 除遇雨,还有夜时当虑。夜时,旗帜不能显,当以火光为求援信号。 如此。 白日城急挥赤旗, 夜时城危举火灯。 何处危机立可知, 由是支援分速疾。 由是,守城法度可森严无乱。 —— 当李孟羲边想边写,时而皱眉沉思,时而低头疾书,不觉间,夜已深沉。 回到车中去,小弟蜷缩在被子上,已经睡着了。 李孟羲笑了,这小混蛋鞋子也不脱。 小心翼翼的帮弟弟把鞋子脱了,李孟羲睡去。 又一日。 清晨,天蒙蒙刚亮,秋露未乾,关羽驭马缓行,他後面跟着神情疲惫,灰头土脸的三百乡勇。 被关羽选中练奔袭战法的人,可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这两天时间,关羽领着人把文安县城方圆十五里转了一圈,每日奔袭的里程少说有六十里,两日就跑了一百二十里。 这两日,领着人一边练兵,关羽同时带人巡视文安县左近的,看有无敌军踪迹,途中,关羽遇见不少破败的村庄。 兵灾至,荒村破败,了无人烟,直让人感慨民生多艰。 约定好练兵两日时间,所以第二天半夜,关羽连夜领兵赶回。 文安县城近了。 关羽赶回的早,刘备和李孟羲都还未起的时候,关羽解散了部属,亲兵把马牵去喂养,关羽徒步来到城下。 在晨曦之中,吊桥左右的护城壕G0u之中,歪着两辆庞然大物。 关羽看着屋子一样巨大的攻城椎,微有错愕。 只见了这大变模样的攻城椎,关羽就知道,孟羲和大哥练了两天兵,成果必然斐然。 当日头稍升,关羽去见刘备,见到中军营中,一个个路过的士兵脑袋肿得跟猪头一样,关羽再次错愕。 这是……军中内讧了吗? 刘备刚穿好衣服,在披外衣,看到关羽,“云长,回来了。”刘备笑着打了声招呼。 “嗯。”关羽应到。 “大哥,我见城前攻城椎大如屋顶,为何如此巨大?” 关羽一问,刘备就哈哈笑了,“我就知你会问。” “这两日我和孟羲昼夜练兵,真是不负光Y。我俩所得战法极多,等日间有空,我与你细细讲来。” 按关羽对自家大哥的了解,练兵阵略之事,实非大哥所长。 估计,所得诸多攻守战法,多是羲儿所想。 关羽倒是小看刘备了,不说攻城椎是在刘备的监督下改进至完善的,攻守战法刘备也多有建言,战法是他和李孟羲两人一起完成的。 —— 晨间匆匆造饭之後,各营包括俘虏们也吃过饭後,中军大营中,一小GU人被张飞领着往城里去赶。 李孟羲带着弟弟去找刘备,正好撞见了这群人。 “三将军,领这群人g嘛的?”李孟羲跟张飞打起了招呼。 1 “这是被贼人裹挟的文安县城百姓,这两日甄别之後,送留县城。”张飞简要说了两句,带人向城池的方向去了。 难怪,李孟羲一直疑惑一件事,那就是城里虽然很多建筑被破坏了,但还有一些建筑是好的可以住人,不知刘备为何宁可全军驻紮城外,城里白白空着,一个人也不住。 现在多少明白了,刘备是不愿动百姓的房子。 虽说h巾占了城,屋里的东西肯定早被扫荡过了。可哪怕是空屋子,刘备也不愿讨扰。 後有岳家军冻Si不拆屋,饿Si不愿抢粮,刘备义军没有那麽高的觉悟,但却宁可驻紮城外,不肯扰民一分。 刘备真仁义也。 h巾会裹挟流民,攻破了文安县城,县城里守城的兵丁大概全Si了,普通百姓,应该多有存活。 李孟羲就看着长长的队伍,看着抱着铺盖,衣衫褴褛的百姓们从面前经过。 嗯,原来文安县百姓,还有活着的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