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 结案 (第1/1页)
户部尚书常友文的嫡长nV常玉锦? “怎麽看上常家了?”景侯爷不解的道,“按说这常家的姑娘配老二,我倒是不说什麽,但熹儿少说也得配个郡主吧?” 小曹氏叹道:“我原本也是这麽打算的,但谁料出了这种变故,现在大理寺不肯保他,那他定是要被贬官的,若是贬到京外,那可就难回来了。所以我这不是想着户部的官职清闲吗?只要他娶了户部尚书的nV儿,以後在户部谋个一官半职,也挺安稳的。” 实则,这常玉锦,小曹氏本是给自己儿子准备的,万一将来出了什麽状况,只要把产业都转给妻子,他就能跟着常友文做点什麽,当时跟常夫人提过一嘴,常夫人表示也很喜欢景钰。 谁承想还没等定亲呢,景钰就被昭容公主看上了,常夫人见晚了一步,心里也是挺遗憾的。 但这门婚事,小曹氏是想谈的,让景熹在户部当差,安定侯府还能保住点脸面,况且他以後安稳的做个翻不起大浪的小官,自己儿子则尚了公主,那麽以後侯府的爵位落在谁手上,可就说不准了。 小曹氏明面上不能刁难景熹,坏了自己的名声,但心里还得感谢不知从何处刮来的东风,让景熹袭爵的事有了变数。 “老爷,现在当务之急是保住熹哥儿的京官之位,否则贬到穷乡僻壤去,这让我如何面对九泉之下的大jiejie呀!” 景侯爷仔细想了想这其中的权衡利弊,倒也觉得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在朝多年,他岂能不知道这件事会如何定罪? 那凶手若真的是官家或姜太后指使的,那麽此事根本查不到真相,而景熹却遭了难,要被此事牵连。 接连七日下来,都没有景熹被释放的消息。 反倒是相府闹了邪祟的消息在民间传开了,听闻林承清的母亲李氏夜里在灵堂看到了一只玄猫,次日便彻底疯了。 此事传得沸沸扬扬的,甚至到了许应鸿的耳朵里。 许应鸿不是不清楚这到底是怎麽回事。 将此事定X为邪祟,其实只要他的一句话,况且这是谁的意思,他心里明镜着。 正是因为心里有数,才愈发感到心慌。 毕竟,林承清从一开始就是许应鸿的人,在看到他那惊世骇俗的诗句後,许应鸿就知道这样的人准是能讨姜太后的喜欢,果不其然,即便姜太后收养了许如意,也喜欢隔三差五将林承清叫过去谈些诗词。 他只让林承清做了翰林院的文官,并且做讨姜太后喜欢的那种文官,日後若是能尚了许如意,那林承清便可以成为他最成功的眼线,b起那个处事圆滑、两头都不想得罪的许如意,林承清实在是承载了许应鸿太多的希望。 只可惜,在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公主没能尚成,人还Si得不明不白。 这人具T怎麽Si的,许应鸿心知肚明。 但他偏是不能将真相说出去,只因为这个Si人并不乾净。 如果不想继续招惹是非,许应鸿只能装作无事发生。 而在景熹被带走调查的第七日,许如意再度进g0ng面见姜太后了。 她先是去看了眼池塘里的金鱼,旋即回来同姜太后道:“这鱼让皇祖母养得可真好!b孙nV刚买来的时候大了一圈呢!” 姜太后笑道:“这不是按照你说的那些方法养着的?” “方法是方法,但是鱼能养得肥,还得看养鱼的环境和风水。” 这话可是将姜太后逗得合不拢嘴,她打趣的道:“诶呦!昭容,你什麽时候开始信风水了?” 许如意故意小声的道:“家里有个喜欢看风水的驸马,自然就跟着信了~” “果然啊,嫁出去的姑娘就是不一样,这一回来,就秀了哀家一脸的恩Ai。” 许如意轻声笑了笑,遂坐在姜太后身畔,转了话茬道:“孙nV是回来看皇祖母的,看望皇祖母的时间,孙nV尽量不提他。” 姜太后顾虑的道:“那你若是过得不好呢?” “若是过得不好,那孙nV肯定第一时间回来告状。” 姜太后就这麽瞧着身畔的许如意,打心眼里喜欢她这懂事又讨喜的劲儿,在这些皇嗣里,唯独她从未做过一件惹人非议的事。 即便姜太后心里明镜着,她这次进g0ng肯定不是单纯回来探望自己的,但许如意一点都不着急切入正题,而是致力於将她哄高兴了,再慢慢引出正事。 姜太后遂主动同许如意道:“这些日子过得可好?” 见姜太后主动将话茬挑到了这里,许如意赶忙接茬道:“还成吧!近来不是因为景世子被带走调查了吗?这事闹得家里不太安宁,毕竟谁家里被带走个人,还能不担心的?” 姜太后就知道她是为此事而来,遂透露道:“听闻林编修的生母深夜在灵堂痛哭的时候,突然招惹了玄猫,次日便疯了。现在哀家已经请了高僧,一直在相府为林编修念经超度呢。” “那景世子为何还在接受调查?皇祖母,这事能是景世子做的吗?” 姜太后严厉的回道:“景世子确实犯了失职之罪。那林编修整日跟他在一起,林编修身T什麽状况,他能一点都不清楚?况且他自己也说了,他知道林编修身T状况很差,脸sE惨白,面无血sE,整日在屋里也不出门。这人都这样了,他未向任何人汇报过,倘若有人能重视起来,也不至於导致他突然毙命。” 许如意疑惑的道:“可是,孙nV去探望的时候,他还能跟孙nV一起赏花呢!” “你不是就去探望过两次吗?那两次的日子还是挨着的,後面的情况,你不了解,跟你也没有关系。反倒是他,他在林编修毙命当日还去府上探案。林编修当日在院里的状态,便是他所陈述的那般。若我大周的官员都是这般Si脑筋,只顾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其余地方不闻不问,犯人当日情况如此糟糕也不予关注,任由犯人暴毙,那还是百姓的父母官吗?这岂是我大周命官的办事态度?此事必须引以为戒,杀一儆百。他因此被革职,一点都没冤枉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