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云幕张 群臣进谏,相位高悬 (第3/4页)
最不可捉摸的,他的那位挚友成了皇帝后还能保持多少初心不改,终究是个未知数。 他拿过随身的竹笛,缓缓吹奏出一曲。 秦川倚着廊柱眯起双眼,看着日光在瓦间的跳跃,这一刻他感受到了温暖。 笛声飘过竹林、透过回廊,穿过一间间屋舍。最终,断断续续地传到了秦淮耳中,虽只有些微的曲调,却依然令他心下安宁…… 与秦氏父子的安闲不同,韩凛此刻正陷在一场漫长的争论中分身无术。 南夏使团已经启程返回,自有相应的官员负责相送这不必多说。但关于前日陛下带领使团私访民间之事,几位重臣却一直僵持不下。 这会儿,与他们对阵的自然是穆王。 一开始穆王还试图说服众人冷静,并以陛下不愿兴师动众为由,想先平和一下这剑拔弩张的气氛。 可谁知前朝顾命之一御史大夫徐大人——徐铭石却道:“陛下爱民如子自然是中州幸事,可这私访实在是不妥。且不说当下朝廷内外动荡,只单说那南夏使团,谁能保证不出什么意外?这次虽是平安无事,可也不过是侥幸而已,陛下今后万万不可了!” 他字字恳切、掷地有声,完全不看穆王,直对着韩凛而去。 “且陛下带南夏太师参观国家商号,也是过于心急。中州目前的国力是在稳步发展,可远没有到理想状态。国库凭借商号在各地进行贸易,近年间才逐渐充裕,此时显山露水实非上策。” 大司农黄磬黄大人紧跟其后,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陛下此次私访,听闻沿路还出现了乞讨之事!是臣失察!臣辱没了中州,更辱没了陛下,还请皇上降罪……” 京兆尹一句话没说完,便开始叩头请罪,让原本就十分胶着的气氛,更添一丝荒诞。 “依臣看,以朝廷之名行商实在有辱国体。在外邦异族眼中,中州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是群营营役役之辈。” 学士长方大人尤为慷慨激昂,穆王几次想要开口劝说,硬是找不到机会。 1 “秦相当年的政策,的确是让中州快速发展了经济。可现如今,国库既已充盈,就该逐步缩减商号规模,代以增加税收力度来稳步发展。一则是保证稳定收支,降低行商带来的风险,二则朝廷上下克己复礼,一同恢复中州礼仪之邦的形象,还请陛下三思!” 待方大人说完,韩凛之觉耳中嗡嗡声不断。他看向穆王,后者也是一副头疼的样子。 韩凛只得深吸了几口气,尽可能平和着语气开口道:“众位爱卿说了这许久的话,还是先落座用茶吧。” 一旁的孙着真是眼明手快,连忙吩咐人上茶。几位大臣看此情形也不敢逼得太紧,只好先按下一肚子还没说完的话,稍作休整。 随着温热的茶水浸润喉咙,香气亦在鼻间萦绕不绝,穆王方觉舒服了些。 理智跟着袅袅升腾的热气,重新占领了高地,他将茶杯重重一放,和韩凛对视了一眼,清了清嗓子开始发言,“诸位还请稍安勿躁,如今圣上登基未久,中州正是最不安稳的时候。在座的都是肱股之臣,此时更应该团结一切力量,保证朝廷顺利运作下去,给底下的官员百姓一个新的面貌与信心。” 穆王的一番肺腑之言,让诸臣略有松动,只是面上仍然撑着不肯放下。 见状,穆王加大了力度,话语也不似平日温和,“倘若谁在此时有意挑起事端,倒教人不得不疑心,是为了中州大局着想,还是打着江山社稷的旗号以权谋私!要么就是能力不足,看不出形势迫切,只一味想着给自己沽名钓誉!” 和煦的春风突然转向肃杀,在场诸人无不悚然一惊,赶忙起身请罪,齐齐道:“微臣不敢!还请陛下明鉴!” 看到台阶已经搭好,韩凛也适时地表现出理解的姿态。 1 他以一种深切自责的口吻说:“诸位爱卿的殷切报国之情,朕怎会不知?此次接待使团之事,是朕过于鲁莽了,只想着不要劳民伤财,忽略了诸位的难处,此为朕的不是……” 听皇上如此说,几位大臣连同穆王马上撩袍而跪,再不敢出声。 韩凛口气和缓地继续下去,“中盛商盟虽是国家商号,然其每日迎来送往也多是外族商人,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是朕觉得无妨,才带人参观的,却也忘了南夏太师身份敏感,不宜知晓太多。至于路遇乞丐之事,说明我中州现下还无法做到老有所依、人人安居。朕需自省,更不干京兆衙门的事。” 这一通春风化雨下来,韩凛真是尽可能做到了安抚各方,让人人心中的郁气得以疏解。 京兆尹率先磕头谢恩,又云了几句天子圣明等语,就赶忙拿怀里的手绢拭了拭头上冒出的汗珠。 徐大人看陛下一番陈情算是诚恳,也想起自己顾命的身份,就是该好好教导新帝成为一代明君,而不应在此时过于急切,便磕头告罪谢恩,“陛下忧国忧民之心我等深有体会,今后自当为中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见两位已经表态,大司农黄大人也在心下盘算:的确,中州国家商号早已不是机密,何况圣上带人参观的只不过是些皮毛,其中的运作之法自是不会讲给人听,倒也无妨。 思及此处,黄磬重重磕了个头,回道:“陛下刚才说,中州还没有做到老有所依,实是微臣能力不足,思虑不周。此番回去与同僚商议,定会拿出方案章程,争取在保证国库收入的前提下,给更多百姓以庇护。” 一阵衣服摩擦声响起,韩凛走到几位大臣身边。 他先扶起了徐、黄二位大人,又命京兆尹起身,最后才去扶学士长,可方大人依旧执意跪着不肯起来。 1 “方大人,您这不是让陛下为难吗?有什么话起来再说不迟。”穆王想从中加以缓和,却被方大人给硬生生打断了。 他那如洪钟般的声音响彻殿宇,“陛下,臣心内惶恐!国家发展若只依靠银子与米粮,将来下去如何得了呢?而今朝廷各个部门位置尚有空缺,急需招揽人才为国效力。可若人人都把眼光放在抓钱搂米上,这人才又从何而来?” 韩凛长舒下一口气,不近点头赞许道:“方大人果然眼光独到啊!这事儿朕早已与穆皇叔商议过多次,只是还未计划完全,所以不便透露……”他走回位置上坐下,继续说,“也罢!今日朕就将话说明白,往后君臣一心,同为中州百姓谋福祉!” 方大人听见此话,眼中绽出神采来。韩凛微微一笑,为底下这些重臣讲述起自己的打算,“朕与皇叔商议,准备以都城为中心,开办国家级别的学堂——名为御塾。由各郡县选拔举荐学子进入其中学习,每年由朝廷拟定题目,对学子们进行考核审查。出色的或分派地方各处,或留任朝廷为官,总之是物尽其用、人尽其力。诸位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方大人带头下跪,他声音颤抖,眸中似有泪光闪动。 “只是……众爱卿须知,此事并非一朝一夕。开办御塾所需的财力,教师的储备,以及层层管理筹划都还需时间。何况,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