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老人 (第1/2页)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座天下苦的从来只有百姓,与那些高高在云端的世家豪族无关,因为他们都是垂钓者—谢如烟。 ........ 从龙虎山传出红袍人已Si,还不到半个月,江湖中人对那个犹如昙花一现的杀神,从天下哗然到开始淡忘,仅仅花去十天,不过这就是江湖。 如果你不能一直站在巅峰,如果你陨落於途中,对江湖中人来说,你就只是一个偶尔会谈到的对像,也许有叹息,也许有同情,但更多的是嘲讽,嘲讽你不能一直立於巅峰,嘲讽自己不曾登上高山,这就是江湖。 ........ 长安,本朝权力中心。 天下人都在围绕着这座帝都,展开无数的明争暗斗。不去说那些上一任帝王的事,单单说现在这位以十三岁之龄登基的陛下,一路跌跌撞撞走来的这些年。 七王叛乱,太平道起义,好不容易都压下,却又出现凉州将军卖国,导致整个凉州沦陷。这些事情是谁的祸?不是那个背起骂名,挑起种种祸患的nV子,深究原因都是那些世家豪族的祸!可是再怎麽知道,高坐椅子上的少年帝皇,也不能不用那些人。因为这座天下,还是世家豪族的天下,官吏还是世家豪族的官吏。 「江山倒,帝皇倒,世家永不倒。」 这是那个被天下人唾弃的奇nV子对他说过的话,逐渐年长的他深有同感,他说好听是帝皇,不好听就是那笼中鸟,笼中龙。那怕他相信自己就是这座天下的真龙,在世家大势没去之前,也只是囚龙! 好不容易和平十年,除去那些小打小閙,终归是让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帝皇,过上一段安稳日子,可以慢刀子割着世家的r0U。 但三年前谣传那消失已久的传国玉玺,在崑仑山出世後,这座天下又热闹了起来。 玉门关外,北狄与草原结盟,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草原那座封山三百年的长生天开山而出。 中原之内,被慢刀割r0U的世家,更是借着那一次玉门关事件,再次展开博奕。 六十九岁的曾错,是一流世家曾家的上任家主,是被称为谋算第一的老人,是当朝太师。身为前朝两大托孤重臣之一的他,这一生经历过很多很多事,做过很多很多事。在这座城里头活了大半辈子的他,历经两朝,更是先皇指定的托孤重臣,现在皇帝老师。他从来都是坚定的,站在皇帝队列中,帮着割世家的血r0U,那怕身为曾家上任家主。 从大朝议中退下来,刚走出大明g0ng,掌管外府的红衣大太监,便匆匆小跑到他身旁。让他往兴庆g0ng後花园稍坐,陛下让人准备了一台戏,想与他共聚小刻。谢过那位皇g0ng中仅有十二人的大太监,他依言跟着他往兴庆g0ng後园走去。一路上叫李顺的大太监和他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是踏入兴庆g0ng的时候,大太监莫名奇妙道:「最近京中密探传回消息,说那红袍人是假Si,似乎是打算在背後兴风作浪。不过依老奴看,一人而,举手可覆。」 第二句则在长廊中,前方带路的他,像是忽然想起道:「太师大人。大年前,老奴便奉命离京到幽州稿赏林将军,还望太师大人多加照顾。」 最後一句则在踏入後院的时候,望着刚下过雨的地面,大太监关心道:「太师大人,刚下过雨,你老人家小心路面。」 曾错马上就领悟出看戏是假,这三句话才是真,皇帝陛下是不相信自己,又或者说曾家了。在那座兴庆g0ng中看完戏,吃好御膳的他。走出那座皇城後,并没有直接坐上马车,回到城内那座曾府,而是几乎走三步停一步的往家中走去。 本朝律例,驰道分左进右出,中间则只能是加急军报和皇帝出巡使用,违者轻则罸千金,重则诛连大罪。 走在那条贯穿南北的驰道中,曾错没有理会别的马车怎麽办,就那样慢悠悠走着。这一生都在循规蹈矩的他,就不能不守规矩一次?陛下都让自己退位,让自己放手幽州军政,让自己曾家别打算借红袍人生事,就不能忍自己一次? 决心放纵一次的老人,在驰道上走三步停一步,完全没想过身後已经排成长龙的马车,不远处头大如斗的京兆府尹。豁出去的他就抱着一个,你们都得看着跟着老夫的想法,反正有本事就来动老夫看看。可这个长安城内,龙椅上那位不发话,谁敢动他这一人之人,万人之上的老人? 这一天长安城内,出现一个千百年未有的奇景。本该车来车往的驰道上,一辆辆看不到尽头的马车,一队队由京兆尹带队的兵衙,跟着一位老人慢悠悠的而行。 从那座皇g0ng中出来後,缓步行走的他在回想这一生。 犹记得那一年十七岁,他被家中赶出去,要他负笈游学两年才能回家。东海的小渔村里,他认识了一个读书人。更为他在东海停留了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让他对那个叫白晨的读书人,敬佩不而!直到今天,他还记得那个喜欢书而读书的他,更记得与他说过的话。有一次谈话中,读书人说再读几年书,便往凉州或幽州投军。很佩服他学问的自己不由奇怪问道,为什麽不到京城考取功名?以你的能力必当高中!读书人笑了笑,没有回答为什麽。 五年後,边关爆发大战。 那个被所有游牧民族奉为王的「棠黎孤涂单于」,领三十万铁骑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