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人_第八章老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老人 (第2/2页)

扑中原大地。已经是正四品少府少监的他,临时调任行军司马,随着高宗皇帝前往。在那里他又遇上那个读书人,不同的是他是行军司马,读书人是一个伍长,那张脸庞上更多出一道狰狞刀伤。

    那一场持续四年的大战,读书人在第三个年头,顶着折冲都尉的名头Si在铁骑下。持续的大战让刚才稳定下来的百姓苦不堪言,民间十室九空,饿殍遍野,那是真真正正的人间地狱。

    乱军中看到的读书人屍T和战後的人间惨像,让他忽然间明白,读书人为什麽不去考取功名。战後卖儿卖nV,啃树皮,挖泥土的人间,依旧夜夜生歌的朱墙世界。同一个天空下,两座人间,让他深深知道为什麽。

    宁拽尾於涂中,不留骨於堂上。

    他一个寒门士子那怕高中状元,倘若不去攀附世家,最好不过是被扔到不知名的小县城,当一个县使君。报国?乖乖做好县使君就是报国。

    这对於那个b自己,强上百倍的读书人来说,根本不可接受。不愿攀附世家,也不想磋砣岁月,那就只剩下当兵一条路。最少当兵的没有那麽多Y谋诡计,最少凭借战功,那怕世家也不能多动手脚。

    那场大战结束後,他在他坟前发誓,这一生要为寒门士子打开一条路,不求通天,但求能闻於天下。

    再後来凭藉曾家,与那场大战中的奇谋,他一路扶摇直上,从六部尚书,到尚书仆S,到太子太师,最後到太师两字,他只花了十年。

    那一年,老人四十六岁。

    两年後,先帝驾崩,当今陛下登位时才十三岁,刚当上太师的他忙得焦头烂额。一切都因为,江南谢家出了个奇nV子。她挑起七王叛乱!她挑起太平道起兵!她诱惑凉州将军卖国!那个十三岁出道的奇nV子,几乎可以说主宰着,她在天下的那八年!

    好不容易都撑过去,还没在那些世家口袋中抠出多少东西,那些反应过来的世家,一直想要展开反击,只是因为陛下暧昧不清的态度和自己掌权已久,一直苦苦受制。但还是没能为那条寒门之路开拓出多远啊,自己就要走到最後了吗?快七十岁还Si赖在位置上的自己,终究还是没脸去见那个书生吗?

    兴庆g0ng後花园,看着大戏过後,又回复空落落的花园,那位高坐於椅上的人间帝皇闭上双目,朝身边站着的大太监问道:「李顺啊,你说老师他会不会生朕的气。」

    大太监想了想回道:「陛下,不会的。太师大人,一定会理解陛下。」

    不过三十多年华的人间帝王,苦涩的笑了笑:「理解啊……其实朕又何尝不想把世家的位置拿掉大半,只是天不遂人愿,如今天下又再风雨飘摇,老祖宗的基业可不能败在朕手中啊。」

    新秦皇朝在开国之初,为节省无谓的浪费,设定无紧急事态下每三天一小朝议,九天一大朝议。

    小朝议只能由从四品以上的官员参加,其中商讨的都是大朝议决定下来的事项。至於每九天的大朝议,上至三公,下至从七品的国子监主簿在内,所有在京官员均要参加,其中决定官员升迁,拨发粮草金钱等等,各种会影响重大的决策。

    本来就是天下注目的大城,在新一次大朝会结束後,直接引发天下各大势力震动。

    那个坐在位置上二十多年太师,在大朝会上请求辞官回乡,陞下恩准了!

    天下各大世家,纷纷出手探向长安。

    长安曾家。

    大朝议後,那位与老人同朝为官四十多年,也敌对四十多年的韩家老人与曾错坐在曾家那座杏林中,为他送别。

    捧着手中茶,韩家老人轻叹道:「曾小错啊,这麽多年你我都熬成老骨头了啊,没想到你竟然b我早退下去啊。」

    看了眼和自己同年的老人,曾错笑道:「呵呵……韩太保也想退?只怕不易吧。」

    韩家老人点点头道:「是啊,不易啊,不易啊。而且想到没有你这个对手,就觉得有点寂寞。」

    喝了一口茶的曾错咄笑道:「那你可以去找那位徐太傅?」

    没有什麽大仇大恨的两人,同朝为官的时候说不上两句,可是当有人退下,没有相争的两人,终是已经认识六十多年。

    仿佛想起曾错口中的徐礼,韩家老人抖了抖,连忙摆手道:「徐礼我可不想动,那老头就如名字一样,认Si理,重礼,我这老骨头可不禁他折腾。」

    看着对面的胖家伙装模作样,曾错也不再绕圈子,直接道:「韩太保,这次来不会真是送别老头子我吧?」

    被当面揭穿的韩家老人也不显尴尬,反正他X子就像T型一样,大而宽而粘而腻,b滚刀r0U还滚,这麽多年,他老人家什麽情况没遇过,揭穿那就直问。

    韩家老人大笑道:「哈哈哈……不愧是曾小错啊,老头子这次来就是问问你向陛下推荐谁,打听打听啊。」

    咄笑一声,曾错道:「中书令王琳,陛下准了,你们青州那位吴尚书和学海林的尚书左右仆S就别想打主意,我没把我的学生再推上一层就算手下留情,哼。」

    说起这个推荐人选,一开始清楚自己不能不退的时候,曾错第一个想起的真是自己那个学生,那个公正无私的尚书令赵崇。只是庙堂上,有一个只重礼,不重人情的徐礼就够呛,偌若再多一个赵崇,先不说陛下的意思,那些世家也必然不肯。所以最後便只能选择那个近百年影响不大的江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