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心声:笔下之心,字存心声_第一章 平凡的一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平凡的一页 (第2/2页)

,有几道被摩擦出来的浅痕。他把日期写在右上角,像一个小仪式。笔尖在第一行停了两秒,气息稳定下来,字开始出现。

    今天的〈文学与记忆〉b想的有趣。

    老师说,文字被读到才算活。这句话好像有点道理。

    图书馆的新书下午到,林叔会帮我留。

    我坐的那张桌子今天有人,长发nV生,看起来是会坐很久的那种。

    嗯,就这样。

    他写得不快,但很专注。每写完一行,都会自动让笔尖停一秒,再继续下一行。这种节奏不是他刻意练出来的,而是习惯:让脑袋b手晚半步,字就不会跑掉。

    写到「长发nV生」那一行时,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括号:

    窗边的光很好。她应该是因为那个光坐在那。

    他阖上笔,想了几秒,又把笔打开,在下方空白补记今天的杂感:

    最近觉得自己讲话越来越少,但不难过。

    好像把话写下来,b说出来更清楚。

    也许有一天会把这些东西整理一下。也许不会。

    反正我记得就好。

    室友在後面笑骂队友,椅子滑动,便利商店塑胶袋沙沙作响,这些声音都进来,又被他隔在纸面的另一侧。他把散文集翻开读了两页,内容是关於城市的雨。读到半段,手机震了一下,是课代表传来下周作业的提醒。他回了个「OK」,再把手机扣在笔记本上面,当成临时的镇纸。

    到了傍晚,宿舍楼外头的天空开始变sE,云层像被削薄的石头,边缘发亮。有人在走廊喊外送到了,楼道里传来脚步声。黎川站起身去洗个脸,回来时顺手把窗户再拉开一点,晚风更明显了,吹得课表角落微微翘起。

    他坐下,像总结一样,把笔记本再打开看一眼。墨迹还很新,字看起来安稳。他不自觉把食指放到页边,轻轻抹了一下纸角,像确认什麽是否在原位。然後他把本子合上,把笔放回笔袋,准备出门去买晚餐。

    临出门前,他又折回桌边,把刚才借的散文集夹上书签。书签是一张图书馆借书卡的旧单子,上面有林叔的字迹:工整、往右微斜。他看了两秒,觉得那字很像人本身——稳,带点急。

    他背起包,拉上门。走廊里有人在讨论月饼该买哪家。梯间的玻璃映出他的影,背包有点低,他伸手把背带调短。楼下传来几声短促的惊呼,他下意识停步,探头往外看了一眼——什麽也没有,只是风把晾衣架上的黑外套吹落,啪地打在栏杆上,又滑到一楼的人行道。

    他愣了一下,苦笑,在心里嘀咕:「谁把衣服挂这麽外面。」

    那一刻什麽也没发生。他照常去买晚餐,照常回来,照常在群组里回一句「吃什麽」。夜sE慢慢压下来,宿舍楼对面的学生活动中心亮起白光,像一张很大的纸被点亮。

    晚自习时间,他想再去图书馆把散文集多看一点。走到门口,发现已过了借还书时间,他兜了一圈,坐在馆外的长椅上吃完饭,才慢慢往回走。风b下午更凉,走到宿舍门前,他忽然想先把日记补一行——只是想把晚上这阵风记下来。

    他把本子从包里拿出来,在门边的走廊灯下翻到今天那一页。最後一行的右侧还空着半行。他把笔靠上去,写:

    夜风有点大。

    笔尖离开纸面时,他觉得那一小段墨b平常更Sh一点。也可能只是灯光角度的错觉。他等了两秒,收笔,合上本子,推门进去。

    室友抬头问他要不要一起看b赛,黎川语气平淡地说:「等等」,像每次的那样。他把本子放回桌上,打开电脑,准备把作业档案找出来。届时他会把今天的段落再修一修,可能把「长发nV生」那句拿掉,觉得有点多。或者留着,反正也只是记录。

    桌上的笔记本静静躺着。若此刻有人把它再翻开,会看到最後那行的句点旁边,有一点很小很小的墨晕,像呼x1吐出的雾,停在纸面上。没有移动,没有声音,但它在那里——安静、确实、像一个将被接续的开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