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熹汉恩自浅胡恩深4 (第1/3页)
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譬如张能,在宋朝是前呼后拥、万人之上的少宰相公,还未到知天命的年纪就身列两府,学术上也是一代大儒;可到了金营中,面对女真人的刀枪,可没人愿意听他讲一些经史子集,于是只能含泪做枳。 如果单是受冷落也就罢了,金军主帅完颜宗望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把这宰相叫来威胁与恐吓。 宋朝的金银财宝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金营来,可远远没达到宗望要酋的数目,张能两股战战,一边流泪一边流汗,心想你和我说有什么用?他亲弟弟在那儿呢,你怎么不问他要? 赵煊的亲弟弟,宋朝的康王赵熹就是一款特殊的橘子,特殊就特殊于他在宋朝是橘子,在金国也是橘子,两边的日子都过得很不错。此时他正摘了幞头,坐在宗望身边喝水,额头滑着汗,脸颊红扑扑,衣服袖子也都挽起,正是最青春活泼,惹人喜欢的年纪。 看这样子他是刚和宗望打了马球回来,这是他每天必备的活动之一。 完颜宗望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马球,除非天上下刀子,不然就得早起挥几下杆子,难得赵熹十来岁,最起不来床的年纪,都能每天从床上爬起来陪他打球,再到他帐子吃早饭。吃了早饭赵熹也不睡,而是躲回帐子里写字。 他开蒙自然学的是父亲赵持盈的字,后面慢慢又向黄鲁直靠近,与父亲带有少年意气,锐可切玉断金,如鹤鸣于九天的字迹不同,他笔下的大字从容娴雅,落笔松缓,如同仕女半抱琵琶。 逸而缓。 这样一练就是一上午,他从家里带出来一本黄鲁直的《兰亭集序》字帖,日日临摹也不曾疲倦。 到了下午,如果宗望没有别的活动叫他,譬如看蹴鞠、射箭、摔跤比赛一类的,他就到张能的地方里和他说说话,或者一起看书。 康履对此感到很不满:“那帮侍卫在背后乱说大王讨好贼帅,有不臣卖国之心。我看都是张相公在背地里教的,大王还陪他读书!” 赵熹居住于金营最中心,宋朝的侍卫进不来,索性全部派给了张能。他道:“我若连书都不陪他读,岂不是更坐实这些话吗?更何况,只要不和他说金国,单和他读书,还是挺有趣的。” 张能到底是一代大儒,四十多岁就官拜少宰,说是平步青云都不为过。说实在的,要不是共同出使金营,按国朝亲王手无实权的处境,张能的地位不如赵熹,可权势、资财恐怕要胜过他,又怎么可能像对待子弟那样悉心和他一同读书?这也算是一种“共患难”了。 至于什么讨好贼帅,说是讨好就讨好吧。 陪宗望打球、看蹴鞠,人都来了金营做人质了,非板着张脸让人不喜欢干什么?非得受虐待才能表现出自己的气节吗? 这两个字,于赵熹可以说没有。他是来赌博的,又不是来受苦的。况且,宗望要和宋朝议和,必然要对赵熹好,以表达他议和的决心,赵熹下他的脸有什么好处?当然,对张能的恐吓威胁,也同样是为了警醒宋朝。 不过,赵熹在张能这里留再久,也尽量不会在张能这里吃饭,因为张能的伙食非常不好,是军中统一配送的大锅菜,厨子比起杀鸡估计更喜欢杀人,鸡毛都不耐烦拔干净。 当然有rou吃已经是属于特殊待遇了,但赵熹显然不干。他一般和宗望一起吃饭,宗望的同胞弟弟宗隽也认识他,他的汉话说的没有哥哥好,因此把赵熹当成汉语陪练,跟着宗望一起叫“九弟”,其实他比赵熹小,才十四五岁就被哥哥带在身边出征,女真人成年早真不是夸张,不过成年和智商没关系,赵熹教了好几遍,他终于改口叫“九哥”了。 赵熹经常通过诱惑宗隽来获得食物,譬如和他说某个面很好吃,宗隽就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地和宗望要,赵熹也能如愿以偿地吃到,这一个方法头一次奏效的时候,赵熹的内心其实很奇怪。 他在想,宗望对宗隽很不错,俨然是如父的兄长,可对乌珠却全然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哦,乌珠。 大家都在揣测赵熹给了乌珠多少钱,让他情愿每天送热水给赵熹,宋朝的富庶人尽皆知,他们揣测宋朝的亲王会有多少钱,但事实上赵熹并不富有,他的大部分财产都属于赏赐不能变卖,不过女真人不知道。 通过赵熹貌似无意的暗示,大家都以为他是乌珠的金主,那么乌珠为他做的肯定不止烧热水这一件事。因此,即使再好奇他的身家,也没有人闲着没事去偷窃或者抢劫。 可没人知道,雇佣乌珠只需要两贯钱——两瓶药粉在保寿馆售卖的价格——还有一点时间。 晚上是赵熹最自由、最无拘束的时间。 因为乌珠喜欢他。 在知道被喜欢以后,赵熹肆无忌惮。 他每天晚上洗了澡以后都会对乌珠表达一种酬谢,譬如用一贯钱一瓶的药粉给乌珠上药,有的时候是用刷子,有的时候是用扑子,有的时候他会用指腹,一点点擦过乌珠身上的,由他造成的伤痕。 赵熹看见他肩膀、胳膊还有背部的肌rou线条一起绷紧,只因为指腹滑过。赵熹问他:“痒吗?”不等乌珠回答,赵熹就用一点喜悦的声音说:“那是新rou要长出来,马上就能愈合了。” 扑通、扑通,谁的心在跳,乌珠的发辫被扫到胸前,好像在一起震动。第二天的时候,赵熹发现那个伤口又裂开了,在马上要愈合之前。 他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用指腹擦过那些血丝,新生的皮rou。 一点得意,一点快乐,乌珠喜欢他,他因此cao纵着乌珠,两句话,让他挖开了自己即将愈合的伤口。 第二瓶药也见底了。 谁也没说这种不对等交换什么时候结束,也许是赵熹回家去了就结束,也许是乌珠伤好了就结束,就好像谁也不知道,吹散两片浮萍的一阵风什么时候会吹过来。 赵熹讨厌不确定的东西。 他自己就要做那一阵风。 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他是宋朝的亲王,乌珠是金国的皇子,他来他的国度打劫,这意味着赵熹对一个强盗、窃贼抱有好感。 可是,除了这个强盗,不会再有人对赵熹发出这样的暗示,因为谁都知道他是他父亲的舍身,注定孤家寡人、断子绝孙,只有一些荣誉的称号与美名。 大家都对他挺好,因为他天生是个出家人,被拔掉了爪牙,对任何人都没有威胁。 但他不满足这些,他渴望抚摸,渴望被人爱慕,渴望着更亲密的关系,如同每一个幼年出家的僧侣,呼唤着“奈何!奈何!” 乌珠是强盗,怎么样? 无所谓,一切都无所谓,抢好了,打劫好了,这些都不是赵熹的东西,赵熹也不会因此失去什么东西,只有赵煊要为这种事情发愁,和赵熹无关。 如果他是一个男人,或者是一个女人,他会立刻和乌珠zuoai。 他偏偏都不是。 寂寞,太寂寞了。苦闷,太苦闷了。 危险……太危险了! 人生就好像射箭那样,射出去了就无法回头,被风推得向前走。赵熹既然已经选择了讨好赵煊、出使金营,就不应该节外生枝,作出任何可能会产生变数的事情,譬如,让乌珠知道他身体上的秘密。 下定这个决心以后,赵熹有一些怅然,因为他还真的不讨厌,甚至挺喜欢乌珠,但更多的是烦恼,失去乌珠,失去热水! 烦人。 赵熹临时决定要洗头,因为事先没说,热水储备不足,只能加紧去烧,赵熹很珍惜,因为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失去充足的供应。洗了澡以后,他扎了一头的辫子以沥干水分,蹲在箱子里面翻找。 康履问他找什么,赵熹问:“家里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